第03:括苍周刊·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7月3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利斌:古籍之中阅古今
  □李萍娟文并摄

  语言和文字从来都是文明和文化的载体,在那没有录音笔、没有电脑和摄像机的古代,那形诸于书的古籍,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和综合价值是意义非常的。值得一提的是,经过朝代更迭的历史变迁,历经岁月的兴衰枯荣,诸多古籍可存留至今,不得不说是一个个奇迹。

  如今,在这个信息速食时代,很多人连去实体书店买书的兴趣都没有,更别说研究收藏一本晦涩难懂的古书籍。但是,在我市就有这么一位醉心于古籍收藏的人, 36年痴心不改,博览诸家学说,致力古籍研究,跑遍全国各地收书藏书。

  他叫杨利斌,在他看来,那些古书史料就是散落在民间的一颗颗珍珠。

  因爱珍藏, 礼敬中国传统文化

  “我十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不务正业’了。”近日,记者来到杨利斌位于紫阳街的工作室,一进门就看见了一柜子一沓一沓、一册一册被细心收藏的古老书籍。杨利斌告诉记者,他对古籍收藏的喜爱,主要得益于家庭环境的熏陶。

  杨利斌的父亲虽然在单位上班,但是闲暇就喜欢淘选一些古书回家收藏研究。从小耳濡目染的杨利斌便对古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刚开始就觉得这些古书装帧特别,后来才慢慢发现古籍大有学问。”

  迷上古籍的杨利斌,每到一地都要去古旧书店逛逛,一待就是好几个小时。看着那些纸页泛黄,甚至泛着霉味的古书,大多数人都是一瞥而过,但对于杨利斌来说,好似发现了“新大陆”,非要一本一本仔细搜罗。

  “这些流传千年的古书非常珍贵,不像现在的书可以批量印刷,无限次出版。”几十年来,为了找到古书,他走遍全国各大小城市。用他的话说就是“看到老书就挪不动步,一定要亲手翻阅收入囊中才过瘾”。

  杨利斌告诉记者,早时并没有现在公开的图书交易,很多跟他一样收书的纯粹就是爱好。那时收书因为没有快递,邮寄又不放心,杨利斌就经常背着大个儿的军用背包,一趟一趟往回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还比较好收书,经常一麻袋一麻袋地往家扛,现在真是见一本少一本。”

  天文地舆、金石碑帖、族谱家乘……相较于一望而知、价位更高的书画、古币、瓷器等品类,杨利斌认为,“古籍是一种内蕴的美,除观其外表品相,更重要的是它的价值、意义乃至版本或递传,这样才能领悟其真谛。” 在他看来,玩收藏,收藏的不仅是财富,更是收藏历史,古籍承载的就是历史赋予的记忆和感动。

  墨韵书香,

  徜徉在

  历史长河中探幽寻微

  站在在一排排书柜中,只见千余册古书或摊开、或成摞地“躺”在其中。“工作室这里存放的只是一小部分。”杨利斌告诉记者,几十年来他共收藏有300多种古书共一万余册。在收藏的万余册古书中,有不少孤本、珍本、手抄本。

  谈到兴起,杨利斌就把自己的宝贝拿出来透透气儿。翻出一本清代咸丰年间的手抄本,只见书册长24厘米,宽16厘米,封面为牛皮纸,内为白棉纸,文中字体精妙,笔势圆劲。杨利斌说别看这本书册不大,因为是真品且品相好,市场上喊价能到四五万元。说着他又小心翼翼地在一摞摞泛黄的古书堆中拿出一份有些许破碎的经折装古册,只见摊开的纸页呈黄褐色,字体工整秀雅,页面上有明显的虫咬痕迹。翻阅中,他的动作极轻,似乎生怕这穿越历史千年的文化古籍多半点损伤。

  “这是《思溪藏》佛经,是宋版递修刊。” 杨利斌对记者介绍,《思溪藏》始作于北宋时期浙江湖州的思溪圆觉禅院,完成于南宋绍兴二年,当时被称为《思溪圆觉藏》。在南宋理宗年间,圆觉禅院又开始对所藏雕版进行全面地补版。此后,思溪圆觉禅院升格为思溪法宝资福禅寺,这一印本又被称为《思溪资福藏》。后来,两种印本被统称为《思溪藏》。

  “宋版书留存不多,十分珍贵,是许多古籍爱好者热衷收藏的极品。”杨利斌告诉记者,宋代雕版印刷工艺是中国古代印刷技术的典范,早在明朝末年,就有“一页宋版书,一两黄金”的说法。

  随后,他又拿出一本书册,只见该书册保存较好,听杨利斌介绍此书为清乾隆年款白纸精刻本《玉壶清话》又称《玉壶野史》,是北宋僧人文莹撰写的一部野史笔记。主要记载君臣行事、礼乐文章、四海见闻等,此书从宋初至熙宁间诸文集中辑史闻杂事而成,为当代研究五代史和北宋史提供了珍贵资料。此外,还有明万历闵氏朱墨套印本《欧阳文忠公五代史抄》、明版明印原装原包角原函套《西山先生正宗二十四卷》、清光绪 “杭州丁氏八千卷楼”重刊宋本《书小史》初刻红印本……

  抚摸着纸张的肌理,闻着墨香,这一部部古籍都浸透着历史、地域、社会和政治、经济、生活的烙印,让人观之不由心生敬畏。

  埋首故纸,

  延续文明记忆

  “古书是中华文化的宝库,每一本古书都值得细细研究。”36年的藏书生涯,让杨利斌知道“百年无废纸”的含义。在他看来,只要是流传下来的古书,都是有一定的研究和收藏价值。不管作者如何籍籍无名,能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印刷成书的多是精品,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不过随着古籍收藏逐渐升温,有些不法商人会伪造古书,那就要注意了。”杨利斌说古籍收藏,寻得一部好书不仅仅需要运气,还需要眼力。而这个眼力需要以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做后盾,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去懂书。

  他介绍,在古籍收藏中,有这样一个说法,即“善本时间早于乾隆”。古籍收藏初入门要把握“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的收藏原则。对于初期的收藏者来说,乾隆以前的书都值得一入。

  看着这些一沓一沓泛黄的书籍,杨利斌感慨。“忙活了大半辈子,主要家当就是这些老书。虽然有些书有人出高价我也不想转手,跟它们有感情了。” 杨利斌对于藏书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从不卖出。

  古书是他内心的一方净土,他享受收藏古书的快乐,但他也非常清楚,一本古书,经过世事变迁与战火纷扰走向一个又一个不同的藏书人的案头,而他也只是其中一个。他不想自己去左右一本书的命运,能做的就是在自己有生之年可以欣赏它,保护它,让它延寿,然后再承接到下一任藏主手中。

  在瞬间永恒中,延续文明记忆。和一般的古籍收藏者非善本、全本等原则相比,杨利斌更像是一个古籍保护者,无论那些古书是全是缺,他都会收入阁中,妥善保管。

  他将古书视为时间的礼物,他认为岁月赋予古书的独特光泽和价值,值得藏者以更加郑重、虔诚的心去惜之、守之。正如国内著名藏书家之一的韦力所言,“现代人对传统知之甚少,没有系统梳理典籍,既然我生逢其时做了这事,就做到底。至少以近似行为艺术的方式告诉人们,有个人,认为此事有价值,就去做了。”

  的确,在杨利斌看来,藏书家的最大使命,就是保护所收藏的古籍,使斯文不灭,同时也给后世的研究者提供一个个真实的范本。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括苍周刊·人文
   第04版:专版
杨利斌:古籍之中阅古今
生肖地名趣味浓
今日临海括苍周刊·人文03杨利斌:古籍之中阅古今 2020-07-31 2 2020年07月3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