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金晓欣 通讯员金江发)“存在异常,请及时核查!”近日,市纪委市监委工作人员的手机上收到一条来自拆违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平台的红灯预警,内容反映了大洋街道某村党员干部因集体违建被信访反映2次。经研判,该条预警信息被转至街道纪工委核实处理。
“我们接到预警信息后,马上核查,发现涉访村的确在未经审批的情况下,违规建设临时办公用房。”大洋街道纪工委主要负责人说,最终该村党总支部原副书记吴某、委员周某分别受到了党内严重警告、党内警告处分。
这是市纪委市监委作为“率先亮灯”地方试点成效缩影之一。在省纪委省监委的指导下,我市纪委市监委围绕拆违领域业务流程,以拆违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平台为抓手,模块化设定案件办理流程、时限、惩处等要素,定向定量分析廉政风险、制定预警规则,以数智赋能监督拆违领域。与此同时,市纪委市监委积极指导各镇(街道)组建专班小组,以“一户一档”“一企一档”为基础,逐村逐户全面铺开违建数据采集工作,共采集数据19677条,合计面积378.97万平方米,有效建立了全面真实准确的违建数据库。通过平台智能化融合比对数据信息,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和传统治违方式相比,数字化监督的方式更加简单方便、务实管用。自去年平台运行以来,全市共产生红灯、黄灯预警25条。
“现在拆违的各个环节信息都要进入到这个平台,数据一碰撞,稍有异常就会亮起黄灯。”市纪委市监委相关工作人员说道。日前,杜桥镇一名工作人员将一批违建数据录入到平台中,当即触发了几盏黄灯,显示党员干部存在违建事实,当即责令相关人员限期自行拆除。
在此基础上,该平台还横向融合部门内部场景,纵向打通省、市、县业务层级,整合省“天巡地查”应用场景、国土不动产登记平台、信访举报等9类数据信息资源,实现与建设、国土、司法等多部门协同,通过预警规则来主动、智能发现问题,进一步推动“掌上治理”。
“拆违工作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我们将继续用好数智手段,把违建治理监督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全面夯实该领域‘清廉底色’。”市纪委市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