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在桃渚,经过春天的播种,夏天的奋战,一个个好消息也接踵而来:
12月,等了十多年的北涧中路将正式开通,这条总长4.1公里的道路可让北涧片8000人的出行时少走半个小时;2013年元旦,停滞8年之久的桃渚大酒店将对外营业;2013年春节前,崭新的四岔五金装饰城和四岔大楼将对外营业……
今年以来,桃渚镇以增强城镇承载力、吸引力和辐射力为目标,积极推进公建项目、房地产项目、商贸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克难攻坚,重点完善镇区路网,强化功能配套,全力加快城镇化进程,做出了特色,造出了亮点。
目前,该镇城镇整体框架已基本形成,功能逐步完善,建成区面积已由2.7平方公里扩至4平方公里,人口由1万人增加到2.4万余人。
以项目为抓手,做“全”城镇化
在桃渚,东洋大道是不得不看的,这条56米宽的城镇快速通道,沿线拥有市第五人民医院、海山小区和银友大酒店,还将有桃渚购物中心、派出所大楼、供电大楼、桃渚法庭、湖岸公园、晓村二小等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公建项目,更将有锦江家园、星湖花城、珍园小区、一品美墅小区、桃渚大酒店等6个商住和公建项目,其中不乏12层的小高楼居住小区和三星级标准的酒店。
一言以概之,衣食住行都可以在这条大道上得到解决。在这条道上逛,俨然身处繁华都市的一角。
项目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为此,该镇按照独有的城镇资源禀赋、凸显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完善城镇规划,加快城镇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推进公建项目,完善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城镇土地开发、出让工作,培育房地产市场,开发一批绿色现代城镇住宅小区,不断吸收、壮大城镇建设的启动资金。据了解,该镇已先后开发了海山商住小区、桃源名府、锦江家园等多期房地产项目。一品美墅、珍园小区等一批房地产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星湖花城项目已完成围墙、填渣招投标。其中,锦江家园8幢12层小高楼主体完成,完成投入900万元,珍园小区打桩完成进度35%,完成投入700万元,一品美墅已启动主体工程,完成投入600万元。共计开发现代城镇住宅小区20万平方米、200多亩,总建筑面积21.25万平方米。
同时,该镇着力培育一批上规模、高品位的现代服务行业,建设商业步行街、美食街、休闲娱乐场所等,做足做好“吃、住、行、游、购、娱”文章,促进商贸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提升商贸档次,以市场繁荣来增强中心镇集聚和辐射能力;引进或建设连锁超市、专卖商场、专业市场等,启动四岔中心菜场、四岔五金装饰城、四岔大楼二期等一批专业市场的建设和改造,准备规划四岔综合市场项目建设,盘活商贸项目,不断引领市场繁荣。
此外,该镇加快路网建设,不断拓展城镇框架,拓宽城镇发展空间。今年以来,该镇改造了虎山路大转盘和道路路面,完成了桃源西路市政工程建设;投入90万元完成了东洋大道南段改造和北段桥梁建设,全力打造东洋大道景观轴线;完成桃源西路、桃源东路、建设路、新北路
建设,提高对外交通水平;并开展镇区虎山路、四岔街、宝镇路、康平街、湖岸路、晓村路等道路改造工程,进一步完善了镇区道路网络。
破解要素制约,做“活”城镇化
11层高的桃渚大酒店项目主体建成后竟闲置了8年多,成了“烂尾楼”,怎么办?
桃渚镇两手准备:一方面表明态度,告知业主如不及时促建将依法收回;另一方面,通过协调内部矛盾、提供优惠政策、精简续建手续等,帮助业主资产重组。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最终,经过半年的磨合,重组成功,各方重新投入1500万元,让项目“起死回生”,并确保元旦前对外营业。
抓项目的关键是破难题。为此,该镇以破解要素制约为突破口,坚持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筹资、社会共建”道路,突破城镇建设资金瓶颈,努力拓宽融资渠道。针对大项目,该镇以国有商住土地作为抵押,通过积极利用融资平台争取城镇建设资金。就凭着四两拨千金的本领,该镇投入5000多万元,启动东洋大道沿线16项城镇建设项目,总投资达3亿元。
同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思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发挥招商引资助推器作用,更多地发挥民间投资的作用,打破所有制和地域界限,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国家、集体、个人和民间资本共同投资建设的投资机制,多元化筹措城镇建设资金。今年,四岔村就在桃渚镇的引导下,投资2000万,启动四岔五金装饰城和四岔大楼二期工程。据了解,随着年内对外营业,该村年集体收入有望由原来的800多万元增至1500万元。
未雨绸缪,该镇还针对重点区块,破解难题,实施土地开发储备机制,为今后开发打下扎实基础。下山头村就是其中的成功典型。在星湖花城开发过程中,该村留下了难解的历史遗留问题。对此,该镇先从规划入手,将该村578.2亩集体土地整体规划,留好村民的自留地,明确各块土地的用途,给村民吃下“定心丸”;同时,通过深入细致的梳理,一一化解各种矛盾。经过半年的努力,该村的政策处理工作取得决定性突破,全村578.2亩土地顺利收归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工作顺利推进,绝大部分村民已自愿领取了土地补偿款。如今,只要项目合适,即可落地该村。
增强综合实力,做“强”城镇化
城镇的发展必须以经济发展为支撑,而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促进产业集聚。
为此,该镇紧抓东部区域大开发机遇,主动对接头门港和北洋工业城,切实加快新型工业发展区建设;依托74省道建设和红脚岩国家一级渔港开港契机,加快开发红脚岩区块1000多亩新型工业园区,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加快科技含量高、上规模、无污染的一类工业发展。
作为农业大镇,该镇积极提升柑橘、西兰花、水产等传统产业,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带产业,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大力扶持以浙江宏野公司为龙头的设施渔业发展,目前,一区养殖区交换池完成50%,其中大池40口中,小池28口中,共投入1800万元;推进红脚岩国家一级渔港配套建设,坚持走“以港兴渔、以港兴镇”道路,重点抓好洞港现代渔业主导产业示范园建设,目前项目完成进度65%。
此外,该镇依托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完善景区景点布局,统筹推进核心景区和配套景区建设,形成多层次多样化旅游体系,以产业化促进城镇化。如加强桃渚军事古城保护和开发;推进龙湾海滨公园景区二期项目开发;提升红脚岩渔港综合服务功能;全面完成桃江十三渚旅游精品景区开发,建成一个知名度高、吸引力强、风格独特的新兴景区,联动其它景区形成巨大的品牌牵引力,实现生态休闲旅游和城镇化进程中的和谐互动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