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城街道两水村,有这么一位好心人,他不是党员,也不是村干部,但不管是谁家管道有问题,只要一个电话,他就会赶过去义务帮忙。这个人就是两水村村民眼中的“活雷锋”——周恭银。
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家的事
周恭银今年43岁,是村里的大忙人。原先约好的采访,鹿城小学校长一个电话就让他忘记了时间。“学校下午消防安全检查,让我帮忙先检查一下水管。他那水管十几年了,又埋在厕所边上,已经烂了,我就帮忙挖开检查。”周恭银有些不好意思,坐在椅子上,两只手不停地在膝盖上摩擦。
周恭银做水电工20年,原先一直在工地干活。2005年一次意外,让他从工地的楼上摔下来,死神与他擦肩而过,他的左腿也留下了轻度残疾。因为无法再干重活,周恭银回到村里,开始为村集体干活。从此,村民们遇到管道问题或马桶堵塞,第一个想到的人都会是他,就像给鹿城小学检查水管一样,他为村民修理疏通都是不收钱的。
管道或者马桶堵塞,都是村民生活中经常碰到的麻烦,“有麻烦就找周恭银”这是全村613户村民的共识。周恭银几乎给每家每户都修过水管或通过下水道。“有时候是水龙头坏了,有时候是天气太冷,水管冻爆了,要么就是抽水马桶坏了,反正各种问题都有。”周恭银说道,“他们能自己修的肯定就自己修了,不会修才会找我。”
记者大概估算了一下,假如按一户人家修理1小时算的话,周恭银义务维修疏通管道的工时就有613个小时,但6年里,不可能每户人家只找过他一次,一次工程较大的维修需要的时间远不止一个小时,那按两个小时算的话,他义务维修疏通管道至少1200小时。而他家的经济条件并不好,目前一个月工资大概在两千元上下,活少的时候不到两千元。妻子陈冬仙帮制衣厂打零工,每月收入一千多点,儿子还在上初二,67岁的母亲去年10月刚刚中风偏瘫。
村里的活是按天计费的,8个小时算一天。村干部告诉记者,周恭银从来不贪公家便宜,假如今天上午做了2个小时,就停工了,他就会把这两个小时先放着,等下一次再做2个小时活后,再报给村里。“一是一,二是二,这是做人的原则。”周恭银说得很认真。
掏粪用手,半夜帮忙
村干部们对周恭银的一致评价就是“热心,老实,负责”。
由于村里企业多,外来流动人口也多,村里的公共厕所经常堵塞。而周恭银作为村里的水电工,疏通管道自然是他的分内职责。
“他和别的工人不一样,别人都用工具,他有时候都是用手直接挖的。”来村部便民中心办事的一个村民看记者在采访,插了一句。
“对的,前几年村里一个小饭店的下水道堵了,他就用手挖,结果弄完回家,他老婆嫌他太臭了,饭都不给他吃。”“大前年村东边的一个排污管被挖土机挖碎了,他直接人跳下去,钻到管口边用手掏。里面都是陈年的沉淀物,还有粪便,臭得不得了。”一个村民开了头,其他村民也跟着说开了。
周恭银憨憨地笑着:“这些管道堵了,要不弄干净,下次还会堵。有些小孩子淘气,往粪坑里面丢石头,必须要挖掉。我能弄好就要尽力弄好,不然村里请疏通公司疏通一次就要70元。”
每天午饭和晚饭时间是村民用水的高峰期,也是周恭银最忙的时候,经常是饭吃到一半就有村民打电话请他帮忙。“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听到谁家水管爆了,马桶堵了,他立马放下手头的事情就过去了。”妻子陈冬仙对丈夫的热心,带有一丝抱怨。
去年10月份,村民董大姐家的水管半夜2点钟爆了,眼看家里就要水漫金山了,只好打电话给正在熟睡的周恭银。周恭银立马起床,带上矿灯,骑着三轮车就赶过去。“漏了就要修,不管什么时候。”他说,“2011年的时候,几乎每天村里都有人叫我去帮忙维修疏通管道。没办法的,我不去人家怎么办。再说我只会弄水管,别的我也不会。”
因为工作尽职,村里还安排他收村民和农贸市场的水电费。“我去收水费,一般三四天就能全部收上来,有时候漏收了,就自己垫上。”对村民的信任,周恭银很感激。去年下半年,村里又任命他为残疾人专职委员,负责村里34位残疾人的信息收集和传达。说到这里,周恭银嘿嘿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