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记者来到开发大道,这里道路两旁的绿化带里种了不少的“加拿利海枣”,大多长得很茂盛。但是在开发大道的南端一侧的绿化带里,三棵“加拿利海枣”的其中一棵的枝叶已经被完全削去,只剩下了树干,而另外两棵则被削了顶,只剩下枝干和几根稀稀拉拉的枝条。
记者继续沿着开发大道往北走,在靠近大转盘附近,看到绿化带里的一棵“加拿利海枣”已经被整个“剃”了头,树干的周围挖了一圈深深的坑,一旁的路面上堆满了挖出来的根须和泥土,看样子这棵树是要被移走了。
随后,记者向市园林管理部门进行了解。园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加拿利海枣”作为景观树种,被引进我市有十余年了。其中开发大道、东渡路种植较多,约300棵,而在甬台温高速公路临海北道口附近和城市中的一些绿地、公园、广场中也有零星分布。这种树的优点是单干粗壮,树形优美舒展,富有热带风情,缺点是采购价格高,后期维护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较多。
至于近段时间“加拿利海枣”频繁“发病”,有关工作人员解释,“加拿利海枣”原产于非洲西岸,具有耐热畏寒的特性,适宜生长在气温较高的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对于我市的环境适应性不强,一旦适应不了就会衍生虫害,虫害会导致树木腐败、枯死。
“我们年前就已经发现开发大道南端这几株‘加拿利海枣’出现病状,经过进一步调查看后发现,这是由一种叫红棕象甲虫的生物侵入所致。”市园林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发现虫害后,他们立即组织人员积极应对,采取多种方式对出现病状的“加拿利海枣”进行治疗,并对其余未发病的加拿利海枣进行排查。
那么,目前已经染病的“加拿利海枣”如何处理?该负责人表示,前期他们投入了大量人力以物理方式进行杀虫防虫,但是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首先,红棕象甲虫随着杀虫药使用次数的增多,抗药性也变得越来越强。其次,红棕象甲虫的传播性极强,传播范围极广,潜伏能力极强,之前在我省其他县市就曾出现大规模爆发的案例。
“在进行长期治疗后,一些‘加拿利海枣’仍然无法存活。目前我们决定将已经死亡的“加拿利海枣”移走另作处理,对其周围的土壤进行清理和杀菌,并且对目前仍然健康的‘加拿利海枣’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欢迎读者积极报料,一经采用,即发报料奖50元-5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