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括苍周刊·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有关临海老话的思辨
~~~——有关临海老话的思辨
2019年05月1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话“接龙”的是与非
——有关临海老话的思辨
  □李忠芳

  我的《临海老话》中收录有这么一句老话:“待外甥,勿如待脚踭。”有友人对我说:“你这句话不完整,后面应该还有‘脚踭好过岭,未见外甥脚趾头影’。”不能说友人对这句老话的说法有错,但对“不完整”的观点,我是不能认同的。

  在临海的老话中,出现上述的现象,应该说是很常见的。虽说是常见,如果不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比较,还是很难发现和明了其中原委。而要一时半会,或者三言两语说清楚它,更非易事。不过话可以少说,理不可以不辨。

  友人所提的问题,如果探讨起来,恐怕要牵涉到我们人类的一种行为习惯——爱玩“接龙”游戏。这种文字上的“接龙”游戏,古已有之,并不稀奇。有文才的,会续书、联诗;有口才的,会续语、联句。

  先说说续书:在我国历史上,那些轰动一时的书出来之后,文人们会争相为其续书。就拿四大名著来说吧,《水浒传》有《荡寇志》,《西游记》有《后西游记》,《三国演义》有《续三国演义》,而《红楼梦》,就更多了,什么《红楼重梦》《红楼复梦》《红楼幻梦》《红楼续梦》《红楼补梦》《红楼圆梦》《红楼再梦》《红楼三梦》等等,多了去了。

  再说说联诗:联诗更是文人们屡玩不厌的文字游戏。还是拿《红楼梦》来说话吧。在《红楼梦》第五十回的“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一节中,有宝玉与众姐妹争联雪景诗的描写,姑娘小伙你一句我一句,热闹而又风雅。这是多人联诗,也有两人联诗的。在《红楼梦》第七十六回的“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节中,有黛玉与湘云两人赏月联诗的故事,此来彼往,妙趣横生。

  至于既续不了书,又联不了诗,而又有表达欲望者,则只能在日常的语言中续续句子了。他们或随性而为,或刻意为之,或为了显示才能,或为了逗人一笑。这种现象,我找不出更好的词语来表述它,还是沿用上面的“接龙”一词吧。这种语言的“接龙”,有人觉得有趣,有人觉得好玩,故常有好事者乐而为之。乡人不知,以讹传讹,于是乎,这一类的老话便经常出现在我们日常的言语之中,久而久之,让我们良莠不分,真假莫辨。

  比如老话“大蛇欺小蛇,小蛇欺蛤蟆”,是反映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现象,意思已经够明朗了,有人觉得不过瘾,在后面接上了“蛤蟆欺甲蜢,甲蜢欺稻梗”,这也就罢了,可是,有人还意犹未尽,又在后面接上“稻梗欺爱卤,爱卤欺脚肚”,这就未免有些无聊了,这还没完,更有好事者将最后两句说成“稻梗欺那爸”的,这就更显得滑稽可笑了。

  这一类老话,有些接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有些画蛇添足、了然无趣,还有一些狗尾续貂、令人生厌。下面,我们分别来举些例子:

  先说第一种。天衣无缝、浑然一体的句子有:“酒杯虽小淹死人,筷子不粗打断腰”,原本前一句用“酒杯”来表示吃喝已经够明白了,好事者接上了后面一句,将前一句“酒杯”专门用来表示“喝”,将后一句“筷子”专门用来指代“吃”,将句子的内容细化了,颇有些新意。另外,“酒杯”对“筷子”,“虽小”对“不粗”,“淹死人”对“打断腰”,对得也还工整。平心而论,前后两句之间,衔接得还是无可挑剔的。除此之外,类似的句子还有“一朝天子一朝臣,朝朝天子出奸臣”“一夜夫妻百夜恩,百夜夫妻海样深”“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未学好”“送佛送到西天,造塔造到塔尖”“狸猫换太子,铜钿换角子”等等,不一而足。

  再说第二种。画蛇添足、了然无趣的句子有:“亲眷篮对篮,邻舍碗对碗,上下田邻石头卵”,前两句表达的是亲眷、邻里之间的情谊,意思已经很完整,好事者却节外生枝,又加了一句“上下田邻石头卵”,既未能增加内涵,又未能添加意趣,纯属蛇足。类似的句子还有“临老学绕脚,越学越蹩脚”“十赔九不足,满算必出错”“货到地头死,鱼倒街头臭”“坐吃山空,黄金山吃崩”“真桐油勿荡,真本事勿讲,半桶水叮铃当啷”等等,最后一句,莫不属于蛇足。本文开头探讨的“待外甥,勿如待脚踭。脚踭好过岭,未见外甥脚趾头影”,也应该属于这一类。

  再说第三种。狗尾续貂、令人生厌的句子有:“好愁勿愁,愁当大六月呒日头,当大媳妇呒奶头”,前两句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却被人硬生生接上一句“当大媳妇呒奶头”,既累赘,又荒诞,实在没此必要,说其狗尾续貂不为过分。“好曲呒有三遍唱,好屁呒有三遍放”也是,前一句已经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了,非得再接上一句“好屁呒有三遍放”,笑固然好笑,却粗俗多了,也是一种狗尾续貂的行为。“夫妻相争,勿等羹冷,羹冷勿和,勿是好老婆”,前两句本来很是不错,偏偏有人加上了后面两句,问题来了,夫妻相争后能否很快和好,取决于夫妻双方,单单把责任推在妻子身上,说“羹冷勿和,勿是好老婆”,显然是不公平的。除此,类似的句子还有 “哄死人勿偿命,骗死人勿受刑”“白得钱财汤浇雪,等于水浇鸭背脊”“狐狸精,扮观音,扮来扮去还是狐狸精”等等,莫不如此。

  那么,我们该怎样对待这一类老话呢?愚以为,既不能全盘接受,也无须一概排斥。对于第一种情况,尽可大胆说之用之,对于第二种情况,不妨暂且听之由之,对于第三种情况,尽量不去传之播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括苍周刊·人文
   第04版:括苍周刊·视觉
老话“接龙”的是与非
骨鲠言官王士昌的劲节廉能(下)
今日临海括苍周刊·人文03老话“接龙”的是与非 2019-05-17 2 2019年05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