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括苍周刊·人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邻居的冲突和融合——~~~
~~~
~~~
2023年02月17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纪念朱洗

  □陈大新

  今年是朱洗先生逝世60周年,在他的故乡台州临海,是应当有所纪念的。

  大约十多年前,我陪外地友人游临海,从东湖转出来,往东湖书画院缓缓而行,忽于路边一小片空地上见到朱洗的塑像,友人问是谁?我答是乡贤朱洗,友人复问,是为麻雀脱罪的朱洗吗?我说,是的。友人于是赞道:临海人杰地灵,人杰地灵。

  朱洗,原名朱玉文,1900年出生于临海双港店前村。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在省立六中读书的朱洗因积极参加学生运动,被校方开除了学籍。之后,去了上海,当了一年的排字工,1920年5月赴法国勤工俭学,在法半工半读,经5年苦学,考入法国蒙彼利埃大学生物学系,师从法国科学院院士巴德荣教授,主要从事与卵细胞相关的生理学研究。1931年获博士学位。“九一八”事变,激起朱洗科学救国的热情,1932年11月,朱洗婉拒了巴德荣教授的盛情挽留,用多年的积蓄,购置了一批书籍和实验仪器,回到国内。此后,曾在中山大学、中国大学、台湾大学等校任教。1936年,在上海创办生物研究所。在中山大学时,朱洗曾与广州光华医学院教授罗广庭鼓吹的“生物自然发生”的伪科学命题进行了一场论战,使他萌生了撰写科普读物的想法。在上海生物研究所,他与在法国留学时的好友巴金商议,编写一套《现代生物学丛书》,向大众普及基础科学知识。巴金时在主管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工作,在他的支持下,由天台人陆蠡为责任编辑,共商出版事宜。朱洗奋笔著书,第一册《蛋生人与人生蛋》,第二册《我们的祖先》,第三册《重女轻男》陆续出版,丛书围绕“生命起源”的话题,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地普及了科学知识,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几年间多次再版。1942年4月13日,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他亲往巡捕房交涉,遭日军逮捕,不久遇害。朱洗也因形势严酷,返回临海创办了琳山农业学校。朱洗并未因陆蠡被害而停止《现代生物学丛书》的创作,在巴金帮助下又出版发行了第四册《雌雄之辨》、第五册《智识的来源》、第六册《爱情的来源》,产生广泛的社会反响。

  1961年5月22日,朱洗与副研究员王幽兰等协作,完成了世界上首次无父蟾蜍产卵传种,被称为“蛤蟆博士”。他是中科院生物学部委员,全国人大代表,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朱洗为人谦和,真诚质朴。台州籍生物学部委员罗宗洛说:“他的思想和作风像一个道地的劳动者。”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说:“他从不考虑个人衣、食、住等生活问题,对他来说,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朱洗的学生,回浦中学老校长邵全建先生在《我所认识的朱洗先生》一文中说:“朱洗先生的性格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质朴。从外表看,他完全不像是一个留法13年的‘洋博士’。他衣着朴素,平易近人,给我们作报告或个别交谈时,满口临海大土话。他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开荒、植树、种菜等体力劳动,胼手胝足,简直是一个老农。我曾看到他亲自挑着一担大粪下地,这一动人的情景至今还清晰地留在记忆里。”

  1961年9月,朱洗因患肺癌住进了华东医院,住院期间,他在病床上还写下20万字的学述论著。1962年7月24日,朱洗去世,他最后留给同事们讨论的题目是:“人的一生主要精力应当用在哪里?”朱洗曾说:“科学需要人的全部生命。”

  60年过去了,中国开启了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今天,我们缅怀朱洗先生,更要弘扬他身上的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和实干精神,在新的时代,实现自我的价值。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新闻
   第03版:括苍周刊·人文
   第04版:括苍周刊·休闲
读《史记·匈奴列传》
纪念朱洗
老话里的婚恋观
今日临海括苍周刊·人文03纪念朱洗 2023-02-17 2 2023年02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