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重阳节,我市许多地方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敬老爱老活动,在这样的节日背景下,一个个场景充满了温情,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一丝丝暖意。
此前,有将“常回家看看”立法,而今年的重阳节成为我国第一个法定老年节,这看似“巧合”,其实并不巧合,如何让老人在晚年住得舒适过得舒心享受天伦之乐,并不只需要扎堆探望和关爱,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节日的一个感召,以这样一种方式去提醒社会,时刻关爱老人,在生活中的零碎和细小里,不走过场,不为刻意,给老人们细水长流的“暖”。
我国“百事孝为先”的理念源远流长,多数的年轻人对于这样的道理都能说上一二,内心也很明白,再远的距离也不能因为“没有时间”而成为阻断亲情的理由。但现实中,大家往往忽略了自己的老人,因为工作忙、因为事情多、因为地域远或别的各种理由,以至于很长时间都不能“回家看看”。笔者也因为离家远而经常找各种借口,直至有朋友寄来吾祖母常年在门口翘首相盼的照片:一个92岁的老人,每天都窝在家门口,搬一把破旧的椅子,逢人便问过往的某辆车是不是我回家乘坐的公交。至此以后,我便每个月风雨无阻地驱车回家,但即便如此,祖母仍会掐月掐点地迎在门口。相信这样的经历很多人都有过,老人对子女的要求并不在于重阳这天怎么过,而是想在他们的晚年生活中,希望多与子女孙儿见见面,聊聊天,安享天伦之乐,更多的是追求一种精神慰藉。
敬老不必赶重阳,迟早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他们。如果真想献爱心,请您不妨平日里抽一点时间,常回家看看或与养老机构的老人“手拉手”、“结对子”,将爱心常态化、具体化,让老人能够时常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安度美好的桑榆晚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