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括苍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记浙江省临海市邮政局东洋支局邮递员郑小平
~~~——记浙江省临海市邮政局东洋支局邮递员郑小平
~~~——记浙江省临海市邮政局东洋支局邮递员郑小平
~~~——记浙江省临海市邮政局东洋支局邮递员郑小平
~~~——记浙江省临海市邮政局东洋支局邮递员郑小平
~~~——记浙江省临海市邮政局东洋支局邮递员郑小平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折翅的鸿雁仍飞翔
——记浙江省临海市邮政局东洋支局邮递员郑小平
图文无关
  7月30日早上8点,烈日炙烤下的浙江省临海市气温已达35℃。记者见到郑小平时,他已载着几十斤的邮包跑完三个自然村了,汗水浸湿了工作服,骑车时,一只袖筒在空中飘荡着,背影孤单却充满力量……

  郑小平是临海市邮政局东洋支局的邮递员,先天残疾的他单靠左手,在这条长达40多公里的邮路上,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穿梭在乡间小路为15个村邮递。25年如一日,邮路被称为“温情之路”,郑小平被唤作“独臂鸿雁”。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邮递员”

  郑小平送完所有的报纸和信件,回到东洋支局时,已是下午的两点钟,工作服汗水干了又湿,泛着一层白花花的盐。

  接下来,他还要花三个小时,分拣好第二天的报纸。 “我非常热爱这份工作,小时候看到投递员送报纸到家里,我就非常羡慕,这也是我的梦想。”这是郑小平开口说的第一句话。

  1988年,郑小平通过乡村邮递员招聘考试,如愿走上了投递员的岗位,主要负责桃渚山区步班邮路。由于负责的邮路崎岖陡峭,几个村人口非常分散,郑小平每天来回得要10个小时。

  邮包是郑小平最珍贵的东西,下雨时,他总会把邮包藏在衣服里,衣服经常被淋得湿透。有时道路泥泞,平衡感较差的他重重地摔在地上,邮包还被左手举在空中。

  支局领导考虑郑小平的特殊情况,提出要将他安排在其它岗位,遭到他的婉言谢绝。领导的关心更坚定了他要做好这份工作的决心。

  1998年,山区村民陆续搬迁到山下,邮路也逐渐从半步班到自行车投递,为此他开始练习骑自行车。为了骑稳车,郑小平又受了不少苦。单手骑车在一般的平路没什么,他的邮路很崎岖,上下坡很容易失去平衡,况且后座还载着几十斤的报刊,开头郑小平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为了练好车,到家后郑小平将自行车载上重物练平衡,夜幕中他在小路上来回骑车。就这样,现在不管多重的报刊放在后座,他都能轻松自如。

  如今,郑小平是支局里唯一还用自行车投递的邮递员,每天要骑40多公里的邮路。“我都习惯了,不累!”他笑呵呵地说,被晒得黝黑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

  25年,投递准确率百分之百

  桃渚城里村的吴华祝老人,退休后一直订纸,而郑小平每天总会准时将报纸送达老人手中。

  “不管刮风下雨,小平都会准时出现,只有一次……”记者从吴华祝口中得知,那一次郑小平妻子出了车祸,他在医院照顾妻子,这是他25年职业生涯中唯一的一次请假。

  “第二天,小平又出现了,他真是个好邮递员啊!”吴华祝感叹道。

  记者跟随郑小平踏上邮路,一路上,只要碰到熟人,他总会停下来打招呼。看到他满身是汗,不少人心疼地说:“天气这么热,两天送一次好了,我们都不在乎的。”

  小平马上说:“这怎么行,这是我的责任啊,一定要送的。”

  中午,为了节省时间,小平就在阴凉处吃点面包充饥,下午他还要去几户考生的家里送录取通知书,在他手中,每年的通知书无一封丢失、遗漏和积压。2008年,临海杜桥中学毕业生黄官强因没在录取通知书中写明搬迁地址,郑小平按照通知书上的地址找到他家时,发现已经搬迁。8月正值烈日当空,小平在黄官强老家芙蓉村一户一户问过去,终于找到了该学生。

  临海市邮政局视察室主任丁凤华说:“老百姓对邮递员有一两个差评再正常不过了,可在小平的邮路上,大家交口称赞,没人说他不好,这很不容易,我们都把他当榜样。”

  25年的乡邮路,郑小平的行程相当于绕地球8圈多,他不曾延误一个包裹,不曾误投一封信件,不曾丢失一份报纸,投递准确率达百分之百。他先后获得“浙江省邮政系统先进个人”、“台州邮政系统文明服务十佳投递员”等荣誉称号,并入选“2011年度中国好人榜”。

  记者随郑小平来到牛头村邮递站,村民丁兴法早已在一旁等候。“我和小平原来素不相识,现在他可是我的亲人哪!”说起郑小平,丁兴法眼泛泪光。几年前,丁兴法因工伤导致下肢瘫痪,后又不慎被开水烫伤,长年卧床,家境十分困难。

  村里人说丁兴法是“晦气人”,都避而远之,可郑小平听说后,赶到丁兴法床前,鼓励他说:“我也是残疾人,现在不也过得很好,你一定要对生活有信心。”

  临走时,并不富裕的郑小平留下了300元。自此,郑小平在邮路上多了一个“停留站”,每次投递经过时,他都会去看看,逢年过节时还会专程探望。

  从丁兴法口中得知,他并非唯一受到郑小平帮助的对象。村民郑学通高度残疾,靠双手支撑两条凳子行走,郑小平12年一直照顾他,为他理发,照顾其起居,直到老人去世。项小香、黄菊兰膝下无儿女,靠在外地工作的亲戚寄生活费,因两位老人腿脚不方便,每次都由他将汇款代领后及时交到两位老人手中。像这样的事有很多。

  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郑小平家过得很清贫。“平日里我们请他帮忙,小平都非常乐意,他帮助别人的事情我们都知道,大家特别感动。”城里村村邮站的黄丽凤说。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2011年开始,郑小平还自己掏钱给当地戚城小学的十多名贫困生订了一份报纸和一本刊物。

  临海市邮政局局长王以伟对记者说:“郑小平是临海邮政的骄傲,他爱岗敬业、百折不饶的‘韧者常青’精神,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真情服务精神,关爱社会、无私奉献的活雷锋精神,值得我们全体邮政人学习!”

  (来源:光明网  作者:朱海洋 叶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临海新闻
   第03版:巾子山
   第04版:天下·广告
   第05版:括苍周刊
   第06版:括苍周刊
   第07版:括苍周刊
   第08版:括苍周刊
社区矫正的临海经验
临海一农户凭借慈孝信用 获银行授信150万元
临海溪口小学 获赠百套新课桌椅
我们,变成了“城”
国庆返乡 结果迎来厚厚的“罚单”
折翅的鸿雁仍飞翔
今日临海括苍周刊06折翅的鸿雁仍飞翔 2013-10-18 2 2013年10月1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