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山在金华汤溪,久驻龙游,便都想把周边好玩好看的都游历一遍才算完满。从我所住的十里坪出发到汤溪,只不过20分钟的车程。去的那天,九峰山下的停车场内满是车辆,看车牌号,是来自全省各地。
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山路拾级而上,忽然,一抹艳丽的中国红跳入眼帘:只见一长竹廊,一串串红灯笼在风中摇曳,翠绿的群山,缀上明艳的红,煞是养眼。旁边是九峰山庄,从外面看,古色古香。是游客休憩、用餐的地方。
九峰的色彩着实纷繁,再走两步,一排大鼓吸引了大家的眼球:长长的廊檐下用红丝绸悬挂着一排鼓,每面鼓上扎了漂亮的大绸红花,蔚为壮观。大家争先恐后逐个敲鼓,“咚咚”声此起彼伏。对面架着两个更大的鼓,孩子们一见,便又抢着去敲。我站在点将台上,煞有介事地发号施令:“众将听令,有紧急军情快快上报!”惹得大家一片笑声。
在悬崖峭壁下,绿树掩映中,隐隐约约露出一黄色建筑物。从外观判断,是座禅寺。自古名山多僧居,早就听闻九峰山有大雄宝殿、胡公殿、钟鼓楼、观音阁、天王庙等建筑和佛像百多尊。九峰禅寺建于南朝天监年间,已有1500余年。峰回路转,走了不多行程,寺庙巍然耸立在我们眼前。只见庙宇依崖而建,真是庙中有崖,崖中有庙,庙与崖浑然一体。走进细看,内部不施椽瓦而风雨莫及,堪称建筑史上一绝。
山风阵阵,耳边传来钟鼓声和念经声。侧耳倾听,的确是僧人在做功课,而非在播放录音。听闻九峰山上寺庙抽签极为灵验,故吸引不少善男信女前来。我站在门口朝里观望,确有许多人在虔诚参拜。
不远处,一群大学生模样的人正在烧烤。原来景区内建有烧烤炉,供游客自主活动。瞧他们在烟熏火燎中欢快地大呼小叫,不由人感叹:此乃真野趣也!孩子们眼红了,撅着嘴,怪我们大人未能带来烧烤用具。其实,我们也在心里后悔不迭呢!
带着一点“没得吃”的小遗憾,沿着古栈道攀缘而上,山道极陡,可喜的是,沿途不时可见用毛竹搭成的长凳,供游人歇息。约半个小时光景,便至山顶。极目远眺,奇峰突兀,壑幽谷深,绿树黛山,断壁山崖,在霞光的映照下,光彩夺目,似鬼斧神工。近观山峰巍峨,巧石生辉;举头仰望,白云悠悠,鹰击长空。而朝对面一望,不由使人倒抽一口冷气!只见半山腰正逶迤蛇行一长长的队伍!这大大地勾起了我们的兴趣,于是,绕过山头,直奔而去。想必此窄道是景区为了迎合游人的冒险心理而人工开凿的。宽不过半米,容不下两人并行。上是悬崖压顶,下是万丈深壑,不由人胆战心惊。有惊无险的一段行程下来,深吁一口长气,发现自己腿肚子发抖了。
到底是平原地带出生的,爬山这档子事儿对于我来说着实不易,尽管很累,但还是遇到了途中最美——长达百米的紫藤架,女人家都是对花花草草极为敏感,惹来周遭友人一顿嬉笑,只可惜错过了紫藤风华正茂的时节,只零星可见几串紫色的花,散发着暗香。当我正感慨“好紫藤”时,马上友人纠正说是洋槐。与学生物的人一道出游,想像的那点空间直接被压缩啦!她大笑:“明明是不懂,带你学知识。”
历尽艰辛,终于,龙潭“千呼万唤始出来”。站在山上俯瞰,龙潭,夹峙在群山之中,恰似绿色林海中镶嵌着一块温润的碧玉。遥想陶公当年,濯龙潭之净水而饮,采九峰之山珍而食,朝闻鸟鸣声声,暮伴松涛阵阵,纵情乎山水之间,实乃快意人生。此情此景,夫复何求?
80多处的景致一日是看不完了,带着意犹未尽,我与九峰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