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读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5年01月15日 星期四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犹记紫藤花下影
  □蔡海波

  “影影绰绰,忽然失措,数不清花瓣有几朵。”

  年少时的梦,总和书有关。在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不管是勤勉做读书笔记的优质学霸,还是抢着看篮球杂志的逃课学渣,谁没有关于图书馆的点滴回忆呢?冬日暖阳下,明眸皓齿的少女轻声读着顾城的诗歌,连玻璃窗都在安静倾听,时间似乎凝固在了蓝白相间的颜色之中,阅读将生命翻开了新的一页。银杏叶儿做书签,紫藤花瓣是伴读,老台中的图书馆多年未去,不知如今,风华几何?

  老台中的图书馆最傲人处不在于藏书之多,也不在于楼堂之高,而在于馆前的几株紫藤花。淡雅如常,幽然不语,静如处子,怎为人知。知她者,先生也;先生者,朱自清。朱自清先生在六师(台州中学前身)执教之时,在校园里亲手种了一棵紫藤花。先生后来回忆道:“我曾几度在花下徘徊:那时学生都上课去了,只剩我一人。……那花真好看:一缕缕垂垂的细丝,将她们悬在那皱裂的臂上,临风婀娜,真象嘻嘻哈哈的小姑娘,真象凝状的少妇,象两颊又象双臂,象胭脂又象粉……”中学时,每每讲到朱自清先生的文章,老师们必然忆往昔繁华,数紫藤风流一番。六师(台中)之于先生,纵有千般回忆,万种情思,但也只是浮生里一朵精彩的浪花;而先生之于(六师)台中却是一杆处世与治学的标尺,百年光阴,花开无数。

  谈及先生,人们总是想到《背影》、《匆匆》等散文中优美字句,或者《睡吧,小小的人》、《毁灭》等诗歌忧思静逸,抑或“不食周粟”的傲然风骨,却很少想到,先生既是优雅文人,更是严谨学者。如迅公写得一手天下第一的杂文,也著有《中国小说史略》这样业内赞许的专著;闻一多笔下的《红烛》诗意闪耀,《楚辞校补》和《唐诗杂论》也是出自诗人笔下;郭沫若的《女神》独领风骚,《屈原》称雄舞台,《卜辞通纂》研究的却是少人问津的古文字。同样,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也是一本普及传统文化极好的册子,以浅显轻松的文字介绍了我国文化遗产中的经典作品,确实是启蒙的好读物。

  朱自清先生和那个时代的学者一样,做事治学极为认真。郑振铎回忆先生在清华教学时的情形说:“每上一堂课,在他是一件大事。尽管教得很熟的教材,还是十分的紧张。记得在清华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我在办公室里坐着,见他紧张的在翻书。我问道:‘下一点钟有课吗?’‘有的。’他说道。”这样的民国范人物,在我们这个年代已经越来越少,偶有出现,也似孤芳自赏,不为人知。

  “静静坐着, 书卷翻过,落定的尘埃有几颗。”

  听朋友说,台初有位语文教师因年纪大了,从一线退了下来,来到图书馆。这本是养老闲差,只消打发光阴便好。没想到她打扫房间,添置物品,将她已故先生积累了几十年的杂志捐给学校,并修补整理好,建了一个阅览室兼资料室,供其他教师查阅用。室内窗明几净,墨香淡淡,加之还有清茶可饮,真是一个读书的好去处。如今的临海,似乎已经找不到几家像样的书店,更何况是可以让人安心阅读的去所。人们似乎习惯了随波逐流,安逸躲懒,不愿去改变或是抗争。这个老教师,守着那堆杂志,守着几株紫藤,是不是希望守住台中人的精神,希望更多的学人能在这个喧嚣的时代不忘延续当年朱先生亲手栽下的紫藤花的芬芳吧?

  “谁料一阵风吹过, 吹乱红的绿的,许多年后才发现竟是一种颜色。”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临海新闻
   第03版:读书
   第04版:天下·广告
犹记紫藤花下影
新书面市
时代的才女和她们的书(之五)
文艺复兴,西方科学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今日临海读书03犹记紫藤花下影 2015-01-15 2 2015年01月15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