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巾子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间蝴蝶
  □陈大新

  如果我们将适宜于空间的“蝴蝶效应”引入时间里会怎样呢?在时光中,这只美丽的蝴蝶扇动的翅膀,会不会改变人的一生呢?

  也许吧,这只时间蝴蝶“相逢相失还如梦,为雨为云今不知。”(元稹《所思》)在海明威那一篇“鸟之将死,其鸣也哀”的《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男主人公哈里,就因为要拍摄一群非洲水羚,在向羚羊靠拢时一根荆刺划破了他的膝盖,而他没有及时给伤口涂上碘酒,两周后发生的坏疽将他拖向死亡。他的女友海伦后悔地说:如果我们去了你喜欢的巴黎,而不是来到非洲,也许这一切就不会发生。此时此刻,显然已没有如果,嗅到了死亡气息的鬣狗,在附近转悠着不肯离去。面对诡谲难测的人生,我们真的不得不慎。我们不经意中的每一个选择,都有可能改变今生。哦,这只该死的时间蝴蝶,她越优雅动人,越美丽迷人,我们就越容易被引入危险的陷阱。忘记了是谁说的,规避风险永远都比追求快乐更重要。诚哉斯言。

  鲁迅在他的“旧事重提”里谈到他父亲的病,少年鲁迅按照“名医”开出的药方去找“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的蟋蟀,去找“败鼓皮风”,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可他父亲的病却越来越重,终于不治。“名医”的做法,没能挽回病人的生命 ,却给少年鲁迅留下难以挽回的印象,而青年鲁迅选择要离开藤野先生,也改变了自己的一生,甚至影响到中国现代的文坛。然而,人生的选择仍然是困难的,哈里和海伦向往非洲,鲁迅则认为心智的强健比肉体的健康更紧要。这里面有所谓“一念之差”的因素。我们的每一个选择犹如时间蝴蝶的每次扇动,都对我们的今后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这“一念之差”有没有必然性呢?这“一念”又从何而来呢?所谓的“念”不就是观念,意念吗?不就是信仰吗?这“一念”不正是来源于我们平时遇到的人和事,甚至是一本偶然打开的一本书吗?有怎样的信念,就会做出怎样的选择,而一旦做出选择,接下来只有从容面对,无怨无悔。

  忽然想到上世纪有个叫萨特的人。他说过一句话:“人是自己行动的结果,此外什么都不是。”哦,美丽的时间蝴蝶,你并没有改变什么,改变了现状和未来的,其实是我们自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临海新闻
   第03版:巾子山
   第04版:天下·广告
   第05版:括苍周刊
   第06版:新闻超市
   第07版:旅游
   第08版:摄影故事
名重青史两布衣
七言绝句十首
时间蝴蝶
鬼斧神工
追忆似水年华
登云峰
今日临海巾子山03时间蝴蝶 2016-11-11 2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