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工业用地瓶颈,采取租用、嫁接、转让等形式,对闲置和低效用地进行清理,通过整合资源,引进高科技、高效益、低消耗的“金凤凰”,实现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双升级。今年上半年,邵家渡街道面对日益凸显的土地制约瓶颈,充分利用宏观调控的倒逼机制,一方面有效严控土地资源,一方面注重通过项目清理收回占而不用的土地以及采用厂区整体转让、出租等各种形式,深挖土地潜力,为大、好、高项目腾足空间,有效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浙江永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邵家渡厂区新上的火炉桌项目目前已进入全工序的定型状态。企业从进场到设备调试,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企业副总经理陈幼珍将这样的“超速度”归功于“内”“外”联动、双管齐下。
2016年下半年,永强集团拟定上马新项目,出于对运输成本、人员招聘等综合考虑,原计划在宁波的生产基地进行。而彼时,邵家渡街道辖区内的“多伊尔”厂区因经营问题致使80余亩厂房“空巢待嫁”。
“考虑到整个产业发展的需要,市、街道两级在对接‘做媒’时都很慎重,既要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又希望能培育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啸鹏表示,想着“换鸟”,更要立足找“壮鸟”。在市级领导及各部门的帮扶下,永强新上项目被“挽留”在临海“相亲”对接。
经过了前期很多的准备,永强新项目以租用厂房的方式正式入驻“新家”。“项目计划在今年7月份正式运行,因为各项流程等原因,4月份才进场,留给我们的准备时间只有3个月。”陈幼珍很感慨,为了能实现原定目标,从设备定制到安装调试,从厂房改造到各线审批,企业内部紧赶快赶,各部门分头行动,外部则受到了市、镇各部门精诚帮扶。她表示,目前新上项目正有条不紊加紧推进,预计本月即能实现投产。新上项目预计能在未来2至3年的时间里达到4至5亿元的生产产值。
一进一出,真正驱动。“腾笼换鸟”,并不是简单的替换过程,也不是一概淘汰传统的工业企业,而是下定决心改变粗放型增长方式,打破土地“制约之痛”,优化产业提升,“腾”出适合企业发展的“笼子”,引进符合先进生产力趋势的“壮鸟”。
“我们一方面妥善跟进,帮助辖区企业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将闲置土地和厂房进行梳理整合,另一方面我们强化项目谋划和包装,明确产业定位,加强项目推介,同时建立相应的服务团队,加强项目审批与建设方面的服务,促进项目尽早落地投产。”李啸鹏表示,“腾笼换鸟”,盘活经济。街道今年突出做好闲置土地厂房盘活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引进永强集团、春秋纸业等多家企业,盘活闲置厂房超10万平方米,引进资本投资1.5个亿,项目投产后产值预计超过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