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红枫)10月1日,本报以《谁来撑起这个苦难家庭新生的希望?》为题,对杜桥镇东际村村民李伯仙一家的不幸遭遇进行了报道,引起了社会上很多好心人的关注,与此同时,在辽宁和临海两地,围绕着救助李伯仙一家的爱心行动还在继续。昨日清晨,记者接到李伯仙在瓦房店打工时的邻居项兆洪的电话,他告诉记者,他们从大连出发,辗转近27个小时,终于把李伯仙的妻子平安送回家。接到电话后,记者马上驱车前往东际村一探究竟。
病妻归家背后的爱心接力
在村委会主任李岳友的带领下,穿过一片漂亮的小别墅,记者来到两间破败的平房前,那就是李伯仙的家。李伯仙右手捂着仍时不时作痛的胸口,把记者带到妻子床头。他的病妻项小女正蒙着头似睡非睡。见到记者,爱理不理。记者手指着李伯仙问她:“他是谁?”她只是茫然地嘟哝一声。李伯仙说,妻子现在比以前安静了些,但神志还不大清楚。提到病妻能平安归家,他充满了感激:“真是多亏了那些好心的老乡。”
一个患病多年,生活根本无法自理的精神病患者,能够辗转千里平安归家,这背后,是一群人的默默付出。早在10月初,周尧新和项兆洪等在大连的老乡筹资出力,把项小女送到了瓦房店精神病院医治。经过半个多月的医治,项小女病情有所稳定。为了让她及早和家人团聚,周尧新等人又四处奔走,安排她返家事宜。一直关注李伯仙一家不幸遭遇的大连《半岛晨报》为项小女联系了大连至烟台的客船,周尧新又找到了烟台至临海的客车。得知项小女的情况,船主和车主均表示可以免费送行。22日,项兆洪和另一位临海老乡项贤兴放下手头的生意,从瓦房店精神病院把项小女接出来,护送她踏上了回家之路。瓦房店精神病院减免了项小女1500元医药费,并且赠送了部分药品。
政府及时救助,
生活基本保障已经落实
李伯仙的家,可以称得上是家徒四壁,家里的家用电器除了一只煮饭用的电饭锅,就是一台电视机。这台电视机,还是一位企业家在报纸上看到李伯仙一家的苦难生活后,好心捐助的。李伯仙78岁的老母亲说:“我这辈子从来没有看过电视。”现在,村里正帮助他家联系镇广播站,争取早日让他家接通闭路线,看上电视节目。
真正让李伯仙一家高兴是:在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他们一家今后的基本生活已经有了保障。10月10日,本着特事特办的原则,杜桥镇和市民政局一路绿灯,为李伯仙一家申请了国家最低生活保障。这就意味着,以后,李伯仙一家三口每人每月将有120元的生活补助。
在李伯仙家采访时,在大连做生意的临海老乡周尧新来了,原来,他这几天刚好回老家有事,专程赶到李伯仙家探望并且送上他为他们一家募捐的6000多元钱。“李伯仙一家基本生活有了保障,我们也就稍稍放心了。”他说。
李伯仙一家以后的生活是否会有转机?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