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这块长诗碑,1990年的那场盛会,王晚霞依旧历历在目。1990年初,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暨首届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会后部分代表,包括日本及大陆与港台地区的学者等二十多人,应我市政府的邀请,于当年11月专程赴台州地区访问考察。学者们访问了郑广文纪念馆,拜谒了郑虔墓,并与临海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浙东之行让学者们对郑虔晚年在台州生活的资料,更觉得珍贵。时任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小组秘书长、中华书局总编、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的傅璇琮先生对王晚霞所做的郑虔研究给予了高度肯定。“郑虔研究是中国唐代文学研究的一部分。”他说:“如果只凭过去熟知的一般性记载,那么对郑虔的了解,也只到他贬官时为止,最多只从杜甫的诗篇中得知有那么一位好友对他的怀念。如果没有《郑虔研究》及续集提供的材料,则郑虔到台州以后许多生动的事迹,则湮没无闻。”
在当年的郑虔史迹报告会上,学者们踊跃发言。时任台湾东海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杨承祖代表台湾参加唐代文学研究会的六位教授发言,他认为台州的父老兄弟对郑广文先生的这种怀念——有祠堂、墓,修得这样好,是我们中国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应抱的态度,是值得敬佩的。时任台湾政治大学教授罗宗涛发言说:“这次台湾来的学者,除了我个人以外,都是在台湾地区的学术界里最高水平的学者。日本的也一样,都是国内一流的学者。不远而来,一方面是受到先哲郑广文 的感召,同时也受到郑广文的流风遗韵之下的同胞们的一份诚信厚爱。”时任陕西师范大学教授的霍松林会上也对台州人民对郑虔史迹的收集,郑虔墓的修复,郑虔纪念馆的修建所做的巨大贡献表示感谢,并且,会后由他代表全体团员为郑虔墓前的长诗碑撰诗并书:
五洲硕彦拜孤坟,远谪犹垂不世勋。
忧国竟遭廊庙弃,化民终见蕙兰芬。
一抔难觅苏司业,三绝宜追郑广文。
莫叹才名误贤俊,甘棠常护海隅云。
诗后附30余位中外著名学者签名。
因为当年的这场盛会,让国内外的知名学者知道了我市学者对郑虔的研究和重视,为郑虔研究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信息平台。时任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兼中文系系主任的兴膳宏教授在回国之后,将其老师日本京都大学已故教授吉川幸次郎的著作《杜诗论集》寄赠郑广文纪念馆。为了促进中日文化交流,纪念馆将其中一篇《杜甫与郑虔》译成中文。吉川幸次郎是一位杰出的中国文学研究家,在文中对杜甫与郑虔的经历、交往有着深入的研究,并有独到的观点。
一直致力于唐代文献的辑佚的复旦大学教授陈尚君,与王晚霞认识后,深为她对郑虔研究的执着、认真而感动,每当读书中发现新的材料,都会立即抄录给她。一次,陈尚君发现香港一位研究古文的学者饶宗颐在书里写到敦煌有一封郑虔的书札,就将这个信息告诉了王晚霞。最后,经过不懈地努力,王晚霞拿到了该书札的影印本,将郑虔研究提高到新的高度。
从回忆中走出,王晚霞立即与全馆工作人员忙碌起来,忙活数日,于4月2日下午将相关照片、复印件、简介等共10件资料交给邮递员,也将新的希望寄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