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新闻超市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6年04月29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生,如果以板凳当腿……
  □韩冬莲 口述 胡慧红 整理

  小时候,她是那么的漂亮,但是,却不会走路;长大了,她从没想过结婚,却身不由己,嫁为人妇;她依靠两把小板凳,坐在板凳上,挪到东来挪到西,挪尽人间的冷暖,最终挪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因小儿麻痹症而肢体二级残疾的韩冬莲,面对苦难生活,以自己的双手,和命运抗争,和现实搏斗,那样的坚强,那样的不屈,那样的艰辛,那样的令人动容。为此,她还获得“创业创新魅力女性提名奖”。 

  本报曾在2007年11月,以《板凳上的精彩人生》,报道了韩冬莲的故事。日前,记者再赴韩冬莲家,听她自己口述60年来的酸甜苦辣……

  家里7个孩子,我长得最漂亮

  好多年了,你上次采访后,那张报纸我还保存着呢,我拿给你看下。后来,还得了妇联的一个荣誉证书,奖了一个电饭煲。这个电饭煲,现在还在用。

  唉,有什么好讲的呢,这么多年都过来了,生活还是要自己过的。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你看,这是我自己造的新房,五层楼,不过和邻居一起建的,每家两层。

  我娘家是大洋街道洋头村的,小时候的事情,很多记不得了。我妈说,我在10个月大时,有一次发高烧,当时没在意,父母都去田里干活了。我是家中第四个孩子,我们家一共7个孩子,我是当中个,跟最大的姐姐差8岁。

  晚上回来烧饭时,我妈发现一直哭闹不停的我双脚不会动了,“怎么办?冬莲不会动了”,于是赶紧抱去医院看。

  爸妈为了给我看病,去了很多地方,都没用。后来,听说天台狼基岙(口音)有个老中医很好,就背我过去看。老中医看了之后,说,你们不用再看了,她这个病治不好的。一听这么说,我妈就哭,一路走一路哭,哭着哭着就产生把我扔掉不要的念头,可是看着这么漂亮的一个小孩,又心疼舍不得,就背回家了。我是家里7个小孩长得最漂亮的一个,我妈后来说,可能就是因为太漂亮了,所以才不会走路。

  小时候都是我姐背着我到处走。后来10岁左右,姐嫁人了,我心里很舍不得,看到我姐的老公就很烦,每次我姐回娘家,我就最开心。

  姐结婚后,我很少出去,就拿个小板凳,坐在门口。我有一个好姐妹,她有时也会背我出去转一圈,或者把我背到她家中玩一会,再背回来。

  那时候,农村放电影,我想看。我爸白天在田里干活,晚上回来,吃完饭洗好澡,背我去闸头看电影,结果有时候背到那边,电影也散场了,只好又背回来。

  如果讨饭,我宁愿去死

  那时没想过要读书,因为不会走路,心里明白,讲了也是白讲,而且家里困难,两个姐姐、妹妹都没念过书。就想着将来跟爸妈一起生活好了,父母在会照顾我,他们走的时候,我也跟着他们一起走,不给其他人添麻烦。

  村里有个叔伯对我很好,有时候他家里杀猪,就背我去他家吃。有一次,他跟我说,阿莲,我背你出去讨饭吧!

  讨饭,我宁愿去死!我宁肯在家苦点,没关系,我能吃苦,讨饭不去。

  其实,懂事之后,我就知道我不能走路,跟别人不一样,所以,什么事都放在心里,也哭过,在心里哭,偷偷地哭,但又不想让大人知道。我整天在家,也没事做,就自己学着洗衣、烧饭、做鞋,看别人怎么做,我都一点点记在心里。

  从十几岁开始,我就会做鞋子、补衣服,家里弟弟妹妹,还有我自己的鞋子,都是我做的,大人的鞋子,我妈做。

  我妈不会教我的,我曾经问她怎么做鞋底?她说,就跟种田一样,上上下下。我就自己琢磨着做,后来我妈看我会做鞋底了,就都让我做。衣服也是我来洗,挪着两把小板凳,挪到水塘边,洗完衣服,让别人帮我把篮子提回来,我再自己一点点挪回家。水塘就在附近,不远。

  坐在小板凳上,两个板凳交替,从一个板凳挪到另一个板凳,这是我自己想出来的,不这样做,我就一步都不能走,有了小板凳,我还可以周边挪几下。刚开始时,不习惯,屁股也痛,裤子都磨破了,都是补丁。但这么多年,我从来没掉下来过,都很稳。

  既然嫁了,就好好跟随他

  长大了,大人也开始考虑我婚姻的事情。我自己从来没想过,就一直觉得父母在,我在;父母不在,我不在。

  20岁的时候,别人给我介绍相亲。我妈就去他家看。我让我妈早点回来,结果很晚才回来。我妈看了很中意,我一开始是不愿意的。我妈就说,不管怎么样,好歹成立一份人家。

  我老公王才钗大我18岁,那年他38岁,还是一个人过生活,老实忠厚,不怎么会说话。

  他也很苦,2岁就没娘,后来家里有了后娘,生了5个小孩。18岁,作为下放青年,从城区到大柏叶村,什么农活都不会干,人又老实,被人看不起。19岁,父亲也没了,从此就好像孤儿一样,身边也没个关心、商量的人,所以结婚的事一拖就拖到38岁。

  那会儿,一到过年过节,我妈总是要叫他到家里吃饭。我就觉得,干嘛老是要叫他?

  我们是六七月份认识的,到转年4月份就结婚了。我19岁的时候,家里发生一场大火,东西都烧光了,也很穷。因此,21岁结婚的时候,我妈就给我一条被子,其他什么都没有。他家就一间五保户的破旧房,之前一个人生活,乱糟糟的,连箱子也没有。衣服就一两件替换的,又破又脏。家中只能找出一斤半米。结婚后,我买了100斤的储备粮。

  当时,邻居都不看好我们,觉得我肯定待不下去。我想,既然嫁了,就好好跟随他,他也年纪大了,我不会离开他的,我们就互相照顾。我跟他说,别人看不起我们,都说我不会在你这,你要争一口气。不管怎么样,我们总有一天,会过得比他们都好。

  我就在心里想着,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虽然不会走路,但我洗衣、做饭、干家务,样样不比别人差。馒头、饺子、粽子、麦油脂,我都会做。家里我也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像一份人家。

  但我们确实没什么钱,饭菜也吃得很差,就只有粥和咸菜,别人给我们什么好吃的,我都留给他吃。别人逢年过节送什么,我也送什么。我就是不求别人,再困难的时候,我都没求过别人,也没跟别人借过钱,都是自已一点点熬过来。

  别人说,阿莲,你这么苦。你只要坚持苦战三年,就会转运的。我也就相信。

  生了女儿,我还想生个儿子

  怀孕之后,就一直肚子痛,什么都吃不下,吃什么都吐,连喝开水也吐。实际上,我们也没什么东西吃。每个月都要去一两趟医院检查。那时,从大柏叶村到台州医院,走走要四五十分钟到1小时,都是他手拉车拉着我去。

  怀孕8个月的时候,医生考虑到我们家的实际经济情况,万一早产,花费比较大,而且小孩不好带,于是就建议打保胎针,连打了10天的保胎针,后来10个月的时候,破腹产,生了女儿,差不多有9斤重。医生开玩笑说,就叫九斤吧,我可不愿意给我女儿取这样的名字。

  因为不能走路,医生让我不要自己带孩子,说我带的小孩会很脏。我跟他讲,我们家饭都没得吃了,哪还有钱请别人带小孩。我生产的时候,我妈就照顾了一个月,女儿从小到大,都是我自己带的,晚上都是一觉睡到天亮,小毛小病的也少,比较顺当。

  后来,我带女儿去医院,那个医生看到了,很惊讶,不相信,你自己带的小孩会这么干净?我们女儿虽然衣服穿得不怎么样,从小也没什么打扮,但一直都是干干净净的。

  女儿吃奶吃到3岁,因为没什么东西给她吃,最多晚上喂一点荸荠粉、番薯粉,或者粥糊。

  3年之后,我又怀孕了。当初生女儿时,医生就跟我说,像我这个状况,不能走路,生一个孩子就好了,可以做结扎的手术。但我不愿意,因为知道自己生了女儿后,心里还想生一个儿子。

  第二次怀孕的时候,吃什么都不吐,跟生女儿吃什么都吐不一样,我想着可能是儿子。怀孕6个月的时候,村里给我们送来一张独生子女证的表格。当初,医生跟老公说要给我做结扎的手术,他就一直以为我做了手术,所以跟村里说我们家孩子是独生子女。

  那时,他已经从下放的大柏叶村调回城区上班,计划生育管得很严,如果再生一个孩子,是要罚款的。

  我问他,如果要这个孩子,就把独生子女证的表格送回去。他年纪也大了,生个孩子不容易。他想想,说,有一个孩子就够了,或者迟一点,再生一个。我就告诉他,如果这个孩子不要,以后就不再生了,以后也不要说我没给你们家生儿子。

  我们没钱,也不知道罚款多少,带一个孩子已经很吃力,所以后来还是没要这个孩子。心里想着,如果孩子对你好,一个也够了;如果孩子对你不好,多个也不行。现在,女儿很孝敬,我们也知足了。

  女儿第一次穿新衣服,是16岁

  我自己没念过书,老公念的书也不多,所以希望女儿能好好读书。4岁,就送她上老公单位旁边的托儿所。每天,老公背着女儿,有时牵着她,从大柏叶村走到城区,要走个40来分钟。

  6岁,送她去哲商小学学前班。小学也是在哲商小学上的。为了在哲商小学读书,我们还付了120元的跨学区转学费,那时我们每个月也就二十几元的收入。

  上学、放学,女儿都是跟老公,或者自己一个人从城区走回家,有时走到天黑才到家。每天5点半就起床,6点出门上学,睡眠少,总是犯困。老师跟我们反映,女儿别的方面都挺好,就是上课想睡觉,没精神。

  为了让她多读点书,女儿9岁时,我们住到临海城区。

  我们在城区没有房子,一开始是租房子,后来借住在老公单位的店里,再后来,就搬到紫阳街的老房子住,那是老公父母留下来的房子,与同父异母所生的兄弟共有。

  女儿懂事得早,她也知道家里困难,知道妈妈不会走路,但她从来没问过我为什么不会走路,她没问,我也没说。

  我只记得有一次,那时她还小,听到别人在议论我,就从家里端了一盆水,气匆匆地跑过去,一下把水掷出去,“算你们好啊!我妈就是行!”然后又跑回家。这件事,她自己没跟我讲,还是邻居过来跟我说的,“哎呀,你囡老实厉害!”

  我从小就跟她讲,我们家条件虽然不好,但我们自己要争气。不要盯着人家家里看,等以后妈妈赚钱了,你要什么,我们都买给你。我们也尽量让她生活得公道,不因为家里穷被别人瞧不起。

  我们也给零花钱,一天给四五分,告诉她,零花钱就这么多,如果买了冰棍,那么油条就不能买了,要她自己决定如何去花钱。当然,她也从不乱花钱。

  她的衣服,都是亲戚朋友旧衣服退给她的。她第一次买新衣服,是在16岁那年,我们给她买了一件羽绒服。到了18岁,她也不读书了,说要自己去打工,开服装店赚钱。

  我从没想过向谁求助,自己熬过来

  我平时在家,接一点手工活做,比如彩灯、手套、衣服绣花之类,每月赚二十几元。为了多赚点钱,经常是做到半夜一两点钟,有时困得实在熬不住了,看看熟睡的老公和女儿,想想为了他们,再怎么苦,我都没关系。那时还没有电灯,都是用煤油灯。

  后来,老公下岗了,女儿才10岁左右。老公单位的会计说,如果继续缴纳养老保险金,以后还可以拿退休金;如果不继续办理,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我想了想,宁愿现在苦点,养老保险金还是要缴纳的,这样未来生活也有个保障。但是,一边要缴保险金,一边女儿学费要付,一边我们还得生活啊,钱从哪里来?我想着干脆自己摇横机打羊毛衫。

  那时,我会织毛衣领,但整件衣服不会做,要重新找师傅学。我学东西上手快,只要学一次,看着样品就能自己琢磨出来。比如一开始学织手套的时候,别人要一个星期,我一个上午就学会了。

  买横机打羊毛衫,原本是跟人合在一起的,后来自己一个人做了。那时的工资,一个月三十几元,一台横机要千把元,我就找些人一起“做会”,收了钱买横机。买之前,我连横机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但我就是敢买,就是胆子大,只要想做,下决心做,没有做不来的。

  买了横机,找人运回家,邻居都问这是什么?我说是打羊毛衫的横机,他们不相信,我从来讲话不骗人,真是横机。当时就在心里想,一定要争气!

  我是10月份买的横机,请西门头的老师傅过来教了一星期。后来天气冷了,老师傅嫌麻烦不想来,我就在家里自学,摸索着做。

  当时,打一件羊毛衫6元5角钱,刚学着做,速度慢,别人站着摇横机来回走,我是坐在小板凳上来回挪,每天就是做到半夜,也只能做一两件。有时别人第二天急着要,就要弄到凌晨。记得有一年大年三十夜晚上,摇横机摇到早晨4点半,正月初一早上就有人过来取羊毛衫了。

  老公下岗了,没工作,没收入,就在家里呆着,他本来什么家务都不会,我摇横机,他就学着洗衣、烧饭,帮我拿下打羊毛衫的线卷,我就不用挪来挪去。夏天热,冬天冷,特别是一到冬天,晚上干活冻得手脚都麻木了,长满冻疮。

  那时确实苦,生活上苦,心里也苦,想着想着就哭,如果我能走路,哪里会这样?但是,哭哭也没用,该做的事还是要做,我也从没想过向谁求助,都是自己咬咬牙就熬过来了。

  (下转周刊第2版)  (上接周刊第1版)

  摇横机打羊毛衫,我做了十七八年,后来年纪大了,眼睛也花了,看不清,就不做了,改成手套批发加工,一双手套一元钱,我一边批发,一边自己也做,多的时候,一个月还能赚三四百元。

  我车祸骨折未好,老公连续住院三次

  这么多年来,我也不是没想过去医院手术治疗的事情,重新走路肯定是不能了,如果可以拄着拐杖,我也很满足。

  37岁那年,听说杭州的骨科专家来市一医院治疗小儿麻痹症,可以恢复到用拐杖走路,我想着去试一试。第一次手术,在医院住了2个月,没什么效果。后来有人去杭州继续治疗,听说有效果不错的。第二次手术,去杭州没钱,还是在市一医院,我都已经躺上担架住进医院了,想想女儿还在读书,老公下岗,要花多少钱啊,就算了,不做了,又出院。

  现在我已经不再有重新站起来的想法了,都这么多年了,大半辈子也过来了,不去想了。

  56岁的时候,那是2011年6月份,晚上去街上乘凉,被车撞,右小腿自膝盖以下粉碎性骨折,住院住了26天,后来躺家里一年多才恢复。

  我这边骨折还没全好,腿上的石膏还没拆掉,2012年3月,老公又生病了,这一年,他75岁,光是住院就住了3次。第一次住了1个月,第二次住了半个月,出院才十几天,又晕倒在地,回去又住了十几天。

  2012年10月,老公说自己不舒服,靠在床上,过了一会儿,叫他不应,赶紧让他平躺。后来吃了一碗饭,发现手也没力,嘴巴也歪了,又赶紧送医院。

  他每天要吃7次药,每次要吃十几种药。吃药都需要我提醒,不提醒就忘了吃。他这次犯病,就是因为不吃药。我那时也是疏忽,以为情况好转了,就可以少吃点药,也就没在意,谁知就犯病了。

  后来医生提醒我们,老公热的、冷的食物都不能吃。之前以为冷的不能吃,热的总可以吃,谁知吃了就双眼翻白眼,呕吐,吐得全身都是,人还直发抖。那是第三次刚出院,回家吃了一顿饭,人就不行了。

  刚刚出院,老公不想再回去住院,就问医生。医生说是因为食物太烫导致的,以后千万注意,只能吃温的东西。

  还有一次,他不小心摔倒,坐地上,我想叫人把他扶起来,他不要别人扶,我只能自己坐在凳子上,一手撑着凳子,一手拉着他,慢慢让他站起来。

  现在除了定期的检查,还要打针灸,定时吃药,每个月的医药费就要1000多元。他的腹部,还插着一根尿液导流管,每次小便都从管子里流到随身的小袋子里。每三个月就要换那根管,每周换一次尿袋,都是进口的,一根管子要600多元,一个袋子30多元。

  他腹部这个装尿液的小袋子,衣服穿着一般人都看不出来,我们也没跟旁人说起,大家也都不知道。他身上也干干净净的,一点味道也没有。平时,我们也出去跟大家聊聊天,说说笑笑,或者散散步,就跟平常健康的人一样。

  不过,医生提醒我,不能让他一个人待着,身边要有人。现在他自己也知道按时吃药了。不吃药就犯病,一犯病脑子就糊涂。

  以前的苦都过去了,现在生活好多了

  我们从前生活那么苦,现在比起以前,真得好多了。2012年时,村里土地规划,分到地基盖新房。我们跟邻居一起,盖了这幢5层半的楼房。2014年底住进来,以前住紫阳街也要付房租,现在有自己的房子,很方便。

  盖这幢楼,我们花了60多万元,自己拿出30多万,还有一半欠着,我们把多出来的房子出租,慢慢也能还掉。现在村里经济条件好了,给所有村民每个月发1000多元。我们现在吃吃用用都有,也不想给女儿增加负担。

  现在的生活,真是舒坦多了。自从56岁那年被撞骨折后,我就什么都不做了,辛苦了大半辈子,也享享福。

  每天看看电视,有时看到晚上11点,老公陪我一起看,他看睡着了,我就一个人接着看。白天跟邻居聊聊天,和老公一起去市政广场散散步。周末的时候,还去城里,跟其他残疾朋友们一起做做操。这样的生活,以前是想也没想过的。

  我这大半辈子,就是这样过来的,讲讲也没什么,再苦再累,现在回头想想,都过去了。以前经常放在肚子里讲,要争气,虽然不能走路,但我一样可以过得很好。我做到了,现在开开心心的,挺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临海新闻
   第03版:文体
   第04版:广告
   第05版:括苍周刊
   第06版:新闻超市
   第07版:情感
   第08版:美食
浙江
社会
北京南锣鼓巷取消国家3A级景区资质 暂停“接团”
上海公园现相亲角 父母“摆摊”为儿女相亲
健康与生活
国际
国内
人生,如果以板凳当腿……
今日临海新闻超市06人生,如果以板凳当腿…… 2016-04-29 2 2016年04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