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是山水名城,风景直冠东南;临海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具有2000年的建县史,底蕴深厚,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历届市委、市政府始终重视旅游业发展,以江南长城为核心,突出秀美疏朗的山水优势,深度修缮历史文化景观,丰盈了名人文化、民俗文化、建筑艺术、宗教文化内涵。古城融历史文化资源与山水美景为一体的特色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是台州地区旅游资源当之无愧的制高点,是打响“江南长城”旅游品牌最坚实的基础。要将临海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加快我市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一、我市山水名城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一)独具标杆的千年古城。临海古城,可谓雄伟与婉约完美融合,在浙江甚至全国独领风骚。千年历史的台州府城依山邻水而建(背靠北固山,面朝灵江),易守难攻,兼具防洪功能,在中国古城建设中独具一格。府城墙是北方明长城的示范和蓝本,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2.5平方公里的唐宋古城格局完整,保存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紫阳街、西门街等历史街区、省内明清单体建筑最大的“台州府文庙”、日本天台宗创始人最澄受戒之地龙兴寺、千佛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郡游观之胜”的巾山塔群、闻名全国的唐代古祠——郑广文祠、堪称“小西湖”的东湖公园,以及南山殿、普贤寺、戚公祠、状元食府、台州酒坊等众多的名胜古迹。尤其是东湖横卧古城东侧,精致典雅,与峻峭的“百步岭”城墙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二)疏朗宜人的山水城市。可谓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中有水,水中有城。临海古城由白云山、云峰、大岗山等群山环抱,城中有巾山、北固山、斗堂山、两水山、小两山、花鼓岩、勾山等十座山体公园,遥相呼应,点缀古城。灵江贯穿东西,逆溪连接灵湖和牛头山湖,城中有洛河、东大河、大庆河、义诚港、邵家渡河、大田港等十六条溪水,纵横流淌。浙江省第三家城市湿地——三江城市湿地公园、云峰国家森林公园、牛头山湖景色宜人,美不胜收。
(三)水韵灵动的新城。水是新城最大的亮点和主要元素之一,水的灵动和水韵风景在这里得到极致的体现。新城北依斗堂、面向灵湖,延续古城的山水疏朗格局,灵湖是核心与灵魂,许多溪流形成相生脉络,沿一百二十里倒流水的逆溪一直延伸至牛头山湖。
二、我市发展山水名城旅游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 旅游开发利用的合力不足,投入偏少。目前,旅游行业名义上主管部门是旅游局,但具体到各景点,却是多部门负责运营、管理,各自为政,权责容易模糊,相互割裂,形成不了合力。旅游是高投入、慢产出行业,除具备了旅游资源丰富度、奇特度等基本开发条件之外,还需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如便捷快速的交通道路,方便游娱活动的商业网点、服务设施,高质量的环保设施、管理设施等。这些基础设施的资本投入,还随该景区旅游业规模的大小呈正向递增。庐山风景名胜区,就是经过几十年的资本投入,才形成今天这样的规模。2000年前后,我市曾大规模投入台州府城墙、东湖、紫阳街、文庙、龙兴寺的修缮和建设,取得良好效果。但近十年,我市旅游投入与周围先进县市相比,明显滞后,由台运集团控股的江南长城旅游开发公司运营我市最具竞争力的长城东湖景区,统筹投入旅游建设成效不大,在升级提高上不明显。
(二)旅游策划推介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如何做到“近水知鱼性,隔山识鸟音”,准确解码旅游文化资源,提炼夺目亮点,关乎旅游推介开发的成败。我市的旅游品牌宣传力度一直较弱,办法不多,除了一墙(江南长城)一街(紫阳街)有一定知名度,游客对其他景点认知度都不高。所谓的精品旅游线也影响乏力,特别是让游客坐下来体验古城文化的项目少之又少,我市的“千年古城·更忆临海”的旅游口号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三)旅游景点分散,旅游综合收入增长缓慢。当前我市旅游人数虽然每年呈递增趋势,但总体关联性不大,游客以自助游为主,散客比例超过80%,大部分游客依然偏重于观光游览、过路旅游,逗留古城核心区时间较短。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市观光游览仍占绝对优势,达46.5%,休闲度假则为24.85%。旅游核心客源地来自浙江省的约占37%,上海、江苏客源地分别约占17%和12%。旅游开发产品投入依然不足,同质化较重,档次不高、造成旅游附加值不高。虽然我市近几年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但旅游综合收入增长相对缓慢,尤其是人均消费增长滞后。
三、强化资源整合,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转型升级。
历史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保护城市的历史传统、地域风貌和特色,就是保护好城市的文脉和延续性,保存城市的记忆和遗产,方能保持并彰显一个城市所独有的生命力。因此,临海要从战略性全局高度,紧扣“历史文化之城、山水生态之城”的定位,把彰显山水城市特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城市的生命力结合起来,精心谋划,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
(一)搞好顶层设计,进一步理顺旅游体制机制
市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重新组建是一个有力的举措,开了好头。但要使我市旅游业发展有质的飞越,必须构建“举市兴旅”的旅游体制。建议提升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机构职能,变协调为实体运行,由市长兼任主任,市委常委或副市长为常务副主任,办公室设市旅游局,统筹涉旅的文化、宗教、公安、交警、行政执法、农业林业、灵湖管委会等工作,对全市旅游业、旅游景点景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执法管理、统一开发利用。所有适旅镇(街道)成立以党委书记为主任的旅游委,旅游、文化特色村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为主任的旅游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旅游发展管理体制。推进智慧旅游设施、旅游交通、游憩设施、乡镇A级景区、旅游咨询服务、旅游停车场、旅游厕所、旅游标志系统八个“全覆盖”建设,打造国家全域旅游“临海样板”。
(二)以水为脉,尽早启动庙龙港建闸工程
作为全省八大水系之一,灵江不仅是临海的母亲河,也是台州的母亲河。在庙龙港建闸,不仅使庙龙港以上的灵江成为内河,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自然景观,而且通过对庙龙港进行清障和切滩,局部山嘴拓浚,可大大提高城区的防洪能力,也可使灵江成为温黄平原取之不尽的淡水资源集散地,提升临海和整个台州城市的生态层次。庙龙港建闸可把三江湿地、灵江、灵湖、逆溪、牛头山湖连成一线,打造古城“水韵”游览线。以三江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为起点,扩大延伸,沿灵江,改造大田港闸,实现灵江与大田港游船通航,并加强大田港(逆溪)疏浚改造,游船、水上巴士作为主要交通工具,随时在站点上下客,直至牛头山。沿线站点主要包括:三江湿地公园、龙潭岙、云峰森林公园、古城望江门、古城中津渡口、治水湿地公园、靖江公园(白塔寺)、灵湖2至3个渡口、逆溪段设5至8个码头。根据“水韵”游览线的沿线自然风光和人文底蕴,要分别突出主题建设,如翠竹园、杉林水岸、古樟水韵、锦衣古桥、烟雨石街、燕头村湿地、牛头山湖。游客在码头可随时驻足,譬如在望江门、中津古渡码头上岸,可到古城游览半天甚至一天;又如到龙潭岙码头,可以下船寻幽龙潭岙,结束后又可通过码头乘船去其他景点。
(三)跨江发展,奋力迈向“灵江”时代
府城外的灵江两岸,疏朗的山水形胜和温婉的人文气息融为一体,旅游开发价值极高,但容易被人忽视。高起点、高标准对灵江两岸(三江湿地、灵江、灵湖)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以力拔山兮的气概,将古城旅游从“东湖”时代迈向“灵江”时代。
一是延伸开发,重现灵江两岸唐宋传承的诗画灵气。建议在兴善门外,重建中津古渡及浮桥,于灵江南岸开辟大型旅游集散中心,于朱方涂区块开辟第二旅游集散中心。在保持并充分放大灵江特色的基础上,沿江两岸发展一批吊脚楼式样的特色水庄、酒庄,将山水特色与民居建筑、村落乡野结合,积极培育民宿客栈,以临海四状元和唐宋诗人为主,建设“唐宋文化”休闲区,让八方之游客有古可思,有景可游,有屋可住。
二是以东至灵湖、西至三江湿地这片重点区域,加快沿灵江、大田港等水系滨水区特色景观空间建设,沿线要做出富有特色的客栈群、茶室、文化艺术长廊,吸引文人墨客、国内外游人在湖边河边江边小住,享受迎接晨曦雨露、目送夕阳西沉的浪漫情怀。
三是景观工程要营造流连难忘的休闲景观空间,既可以结合雕塑小品做主题公园,也可以结合植物品种建绿化公园,打造如红杉林、红枫林、银杏林、竹海、樟园、桃园、湿地等主题。加快沿灵江和大田港(逆溪)城市绿道建设,在合适区域建设城市阳台,融亲水、休闲、游憩于一体。
(四)严格遵守5A标准,精心修复古城原真风貌
一要不折不扣地严格遵守5A级景区创建标准,建设好历史文化旅游区的各类设施。临海现存的古宅民居,如有300年以上历史的更铺巷蒋宅,有200年历史的九曲巷梅花老屋,还有以官衔命名的清代骑尉第、四顾巷、彭门里、蒋家里、华家里、潘家里等保持相对完好的古院落等,绝大部分是明清两代台州府城古街巷民居的历史见证。这些饱经沧桑的古民居建筑,能保存到今天,实际上就是历史文物。另外诸如三大夫、三抚基巡抚第、二元坦、芝麻园、杨哲商、陈函辉故宅、周萍洄、朱虚之故居和洪家、何家、罗家、陆家等宅院,都与名城典故和历史名人联系一起,其保存价值远远超过古居房屋的本身。这是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保古城风貌的一个黄金点。
二要加快代表性名胜古迹的修复工作。1.尽快重建清代雍正皇帝敕建的紫阳宫,使“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紫阳街与紫阳真人张伯端的文化渊源名副其实。2.继续推进紫阳街南段改造、环巾山区块改造项目,展现“露山显水”的自然景观;整修和归还赵巷百年天主教堂,启动巾山兜率寺建设,形成宗教文化区。3.拆除或搬迁位于望天台路以北区块的原台州地区法院、检察院、以及临海市委党校等现代建筑,整合山体空间,恢复广文书院,与台州府文庙一起形成儒学文化区。4.改造北固山台州市委党校与台州卫校,修建楼、台、亭、阁及基础设施建设,与台州医院、紫阳宫、恩泽医局、嘉祐寺等历史古迹结合,开辟以道教紫阳文化为核心依托的国际旅游养生基地。
(五)重视网络、新媒体营销推介和旅游形象广告策划
现代社会是网络时代,方便、快捷、跨越时间和空间是网络最大的优点,网络营销渐成主流,建议创立“数字旅游·临海旅游百度”网络平台,加大旅游网络的宣传力和营销力。新媒体、传统媒体营销要各有侧重,新媒体的平面广告、映像广告、网络广告、户外广告制高点也要重视。一个成功的旅游形象广告往往能成就一个地方的旅游产业,如“好客山东欢迎您”旅游形象广告就大大促进了山东的旅游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