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风情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2年09月2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郑半城”故居
  □彭连生

  临海古城有六街九坊三十八巷,巷巷相连,街巷相通,那些生活在古城中的名人,就曾生活在这样的寻常巷陌中,但条条巷中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和传说。

  在临海赤城路中段有一条小巷,名德清巷,是一条东西贯通的小巷,在巷子中以北一拐角弯弄里,德清巷12号是民国回浦中学国文教员郑庭年先生的故居,房屋为经租房,二层披屋小楼,有个小晒台,寒舍破旧狭小低矮,不足十几平方米,郑庭年就在这个斗室里戏文弄墨自遣,过着诗酒自娱生活。该小楼是晚年庭年蜗居於此和终老谢世的地方。

  上个世纪40年代初,在临海回浦中学,经常会见到一个布衣长衫,戴着圆圆的眼镜,为人和蔼的国文老师,他写得一手好书法,画得一手好丹青,临城一半的匾字招牌均出自他手,号称“郑半城”,而培养的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至今很多毕业的学生都会记得他的音容笑貌。临城大街里弄还留有他的墨迹。赤城路西侧还留存着郑庭年上世纪50年代“中国搬运工会临海县委员会工人休息所”题字。

  郑庭年从民国30年8月受回浦校董陆翰文先生聘请来回浦国文教员,一直居住大成殿前西里,上世纪50年代初学校迁移,移居璎路街林家,租居一小楼上(今台州医院大樟树东侧地方,现已拆改),至1968年迁至德清巷居住。今这座小楼还在,但无人知晓曾经是临海地方名人的故居。

  郑庭年(1897~1977),字瑞庭,杜桥镇杜东村桑园人。他少时幼承家学。民国8年(1919)6月,省立第六中学旧制毕业,在杜下桥双桥、楼下、狭街和上盘等地私塾教习为业,攻书画、赋诗文,为人和善。民国24年4月,推选任杜下桥镇镇长,廉洁奉公,出己资垫付公款。26年6月卸任,仍以教习为业。30年8月,受回浦校董陆翰文先生聘请任临海回浦中学国文教员,兼班主任。治经史,爱好诗词,尤擅书法;其书博厚凝重,书体上松下紧,时称“少年体”,创新魏体之风,著称于时,其书有求必应。又兼攻山水,旁及花鸟。民国时期,临海城内屏匾招牌多出其手,有“郑半城”之誉。18岁写诗,著有《瑞庭诗草》,存诗177首。1958年郑庭年被临海县回浦中学无故清退,至1980年其子向临海县教委申请予以纠正错误,才平反改为退休处理,但庭年人已逝三年了。卒葬临海西门外鼓楼村茅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临海新闻
   第03版:巾子山
   第04版:广告
   第05版:括苍周刊
   第06版:新闻超市
   第07版:风情旅游
   第08版:书画
万民送伞王巡抚
“郑半城”故居
北固山上“第一石”
图片新闻
与祖国海洋能源开发结缘
今日临海风情旅游07“郑半城”故居 2012-09-28 2 2012年09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