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风情旅游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记临海籍中科院院士金庆焕
~~~——记临海籍中科院院士金庆焕
~~~——记临海籍中科院院士金庆焕
~~~——记临海籍中科院院士金庆焕
~~~——记临海籍中科院院士金庆焕
2012年09月28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祖国海洋能源开发结缘
——记临海籍中科院院士金庆焕
  □何才茂 郑振华

  金庆焕(1934.10.25-)海洋地质、油气地质专家。临海市岭景乡(现河头镇)人。1952年9月考入浙江大学土木系就读,1953年9月考取留苏预备部,1954年9月至1963年5月在莫斯科大学地质系石油地质专业读完五年大学(本科)和三年半研究生,获苏联地质学副博士学位。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持或参与主持“北部湾地质构造和油气远景评价”、“南海北部海洋地质综合初查”、“珠江口盆地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远景评价”、“台湾海峡及围区中新生代地质构造特征油气地质”、“南沙海域万安盆地油气远景评价”等一批重要地勘和科技报告。为油气远景评价和突破作出贡献,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主持或参与主持完成“南海地质与油气资源”、“南海北部大陆架第三系”、“南海北部大陆架第三纪古生物图册”和“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及其形成环境”等专著编写,为南海地质和大洋矿产资源研究作为贡献,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李四光地质奖一次,地矿部、国土资源部、中科院科技成果一等奖各一次。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我们也不禁为有这样的临海人感到无比的自豪。 

  1934年10月25日金庆焕出生在大石区岭景乡岭下村的一户贫苦农民家里。这里是风景如画,离县城20多公里,与三门、天台县毗邻。这个优美的大山,曾经是第二次国内革命的老区,1927年中共台州中心县委设在大石区姚宅村。自然风光优美滋润了金庆焕聪明的秉性,他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勤学苦练,爱动脑。学习是他追求的目标,愉快好学是他的本能,苦学方能成大业是他的为人又一个奋斗的目标。 

  1949年5月29日,临海县城和平解放,6月,金庆焕初中毕业。当时深山里的大石局势令人担忧,国民党亡我之心不死,土匪横行,出门很不安全。是继续深造,还是辍学回家种田,摆在金庆焕面前要选择的道路.正在犹豫不决时,县教育局和回浦中学教务处多次来信劝学,在信中明确表示升入高中可享受助学金,这对金庆焕来说真是求之不得。为了路上安全,防止山路上被土匪行劫,他的父亲让其跟随外出赶集的农民一起翻越崎岖小道,步行30公里到回浦中学上高中。由于家庭贫困,作为家中一个妹妹四个弟弟眼中的老大,当时他无法一次性交足一学期伙食费,只好住在农民家里自己烧饭,当一名走读生。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没有影响他的学业,艰苦反而磨炼了他的坚强的意志。 

  1952年8月金庆焕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浙江大学土木系,进校不久,他发愤读书,并很快崭露头角。1953年3月上旬,浙大政治部、教务处及土木系的领导通知金庆焕,要他准备参加8月1日———4日设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华东区留苏考试,国庆前夕,他接到北京留苏预备部的录取通知书。 

  正值建国不久,国家急需科技人才,党中央相当重视,就在北京留苏预备部进行为期八个月的俄语培训后,金庆焕等一批600人乘专列火车前往莫斯科。而后,他们一部分乘坐专列到西伯利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地质学家在这块360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大盆地中,发现了储藏量达4亿多吨特大型的油气田。在行驶的火车上他才得知自己留苏就读的学校和专业——地质开采专业。这于他的兴趣来说似乎有一段很大的距离,因为他对数、理感兴趣,而对地质方面一点不了解。但既然到了这个地方,金庆焕认为,国家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我要为国家宏伟目标贡献美丽的青春。 

  入苏学习,课堂教学虽然辛苦,但是四次长达10个月,足迹遍及高加索、巴库、乌克兰、土库曼……含油气大地的野外考察的经历让金庆焕终生难忘,同时也使他对石油、地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959年5月,金庆焕学成回国后,参与由教育部、国家科委组织的长达四个月的参观、学习,期间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在中南海草坪上聆听各部委主要负责人的讲话。 

  不久,留苏人员分配工作时,金庆焕很荣幸地被派回莫斯科大学攻读研究生,并给他三周的探亲假。离家七年,回家住二周,那时他看到父母天天糠菜充饥,别的同学早已毕业了有工作,而自己还在读书,愧对父母默默流泪。回到北京后,鼓足勇气向组织如实汇报情况,要求解决他家的生活困难。有关部门在1961——1962年曾二次向金家汇款300元的生活补助,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科技人员的关心。 

  1963年5月,金庆焕获得了苏联地质学副博士学位。回国后一直从事海洋地质和油气地质工作。金庆焕教授原任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总工程师,是国务院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组成员。后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技术顾问,海洋石油天然气地质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大学和中山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归国留学生。 

  金庆焕主持翻译《石油成因论文集》(俄文和英文)和苏联科学院1986年出版的《太平洋中部铁锰结核》专著(俄文)。主持编写《南沙西部海域沉积盆地分析与油气资源》专著。主编《海底矿产》一书。应中国工程院的安排2000年6月在中国工程院能原学部作特邀报告,2001年5月在广州主持我国第一次天然气水合物学术会议,并作主题报告和总结。2002年应约在中国工程院主编的《国家科学技术前沿》发表论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公开刊物上发表沦文28篇。 

  据2006年5月30日,新华网消息:为加强中国深水油气基础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门设立了“南海深水扇系统及油气资源”研究课题,由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承担。作为该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形成演化和沉积充填研究”项目近日完成并通过了专家组鉴定。 

  以中科院院士金庆焕为组长的鉴定专家组评价认为,该成果是中国深水油气方面第一个基础研究项目所提交的部分成果,首次对南海白云凹陷形成的中新生代构造背景、地壳深部结构、断裂构造特征、长期沉降的机理、陆架坡折带的位置变化、凹陷沉积充填速率的时空变化等提供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该成果内容丰富,资料详实,思路清晰,创新性强,为解决中国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的相关基础科学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8年10月14日,海洋地质学家金庆焕院士应邀来地质学院作了关于《国外水合物调查简况及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水合物调查初步成果介绍》的报告会。金庆焕院士首先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结构类型和国外水合物的调查简况。他指出水合物的能量密度非常高:1立方米水合物可释放出164立方米的甲烷气体,是未来理想的燃料。且据国际潜力委员会介绍,其资源量非常大。他介绍说西伯利亚冻土带的27个油气田中均分布水合物,并展示了鄂霍茨克海、日本南海海槽、鄂勒冈外海、印度东部海域等地域的水合物样本。美国、日本、印度、韩国等国设立了国家专项,投入巨资,预计在21世纪20年代之前进行商业性开发。然后金院士介绍了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水合物调查的初步成果,我国关于水合物资源的调查起步较晚,但已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国务院为此专门设立了“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专项资金,在西沙海槽、东沙海域、台湾西南海域及神狐海域采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海底摄像等先进的方法开展水合物调查,并且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得到了水合物的样品。金院士用详实的资料、大量的图片完整的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及现状,使地质学院的师生深受启发。 

  金庆焕院士是临海人,他真是山村里飞出的金凤凰,家乡父老乡亲均引为荣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临海新闻
   第03版:巾子山
   第04版:广告
   第05版:括苍周刊
   第06版:新闻超市
   第07版:风情旅游
   第08版:书画
万民送伞王巡抚
“郑半城”故居
北固山上“第一石”
图片新闻
与祖国海洋能源开发结缘
今日临海风情旅游07与祖国海洋能源开发结缘 2012-09-28 2 2012年09月2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