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七月十日下午,骄阳似火,北固山南麓郑广文纪念馆大门外台阶前端,两座巨大的名家书法碑石隽刻工程落架收工,为这座台州文化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唐代古祠新添了一层厚重的书卷气。
两座巨碑均选用天然形成的溪坑水冲石,恰如姐妹,一块呈土黄色,一块黄中略带褐色,巨碑为梯形,高约2.3米,宽约2米,厚约0.5米,重达2吨以上。巨碑分别由享誉海内外的王伯敏、卢乐群两位书法名家书写,奕奕神彩、遒劲刚健的墨宝,使行人、游人不时停步凝视,交口称赞。常在此健身休闲的前台州师专毛老校长说:“这不愧是北固山石文化中第一石啊!”
右侧碑文:“广文山水杜陵诗八十三翁王伯敏书”,上、下钤印三枚。王伯敏,著名美术史家、书画家、中国美术学院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他首先于上世纪80年代撰文呼吁保护台州文教史的重要古迹郑广文祠,工程修建中,又多次馈赠书画和诗文。王伯敏的“广文山水杜陵诗”七字,意指在唐代,郑虔(号广文)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可与杜甫诗歌的成就相媲美。郑虔博通诸学且优诗书画,玄宗李隆基赏识有加,曾御署“郑虔三绝”,“诗圣”杜甫称赞他的山水画“沧州动玉陛,寡鹤误一响”,“天下何曾有山水”。郑、杜友情之笃亦叹为观止,杜甫纪念郑虔的诗就有20多首,其中几首还是他的代表作,历代文学家评论“纯是泪点,都无墨痕”。
左侧碑文“康熙乙丑摩崖 卢乐群”,下钤印二枚。著名书法家卢乐群先生,是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在中国美术馆、新加坡、日本等地成功举办个人书法展,轰动书界,享誉海内外。碑文意指此地“八仙岩摩崖”初成于300余年前的清康熙乙丑年(即康熙二十四年),此后经道光、光绪、民国扩建,共有石刻古迹10余处。摩崖划入郑广文纪念馆统一保护后,连同于右任、傅山、沙孟海、启功、程千帆等近现代诸多名家,已初步形成“杜诗”书法长廊,现由于各种原因八仙岩摩崖未恢复全貌,须绕道而进。文物古迹的珍贵性、不可替代性是永恒的,今后如能整体划归临海,实行有效管理,必将增强台州古城的文化影响力,许多老领导、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们坚信这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