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情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出版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道一声“再见”
  □阿金 

  有同事在微信里说,又有电视台的同行要离开新闻队伍了,大抵也不会再来这个城市。一如当初我离开龙游的时候,惜别的情愫一直绵延了很久,几乎都泡在了说再见道珍重的感伤中。

  有些沉重的话题我始终无法怀着云淡风轻地口吻悠悠然地倒叙几番,尽管此时要离开的同行,跟我大抵也只有两三面的情缘,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竟是感觉如此糟糕。似乎是为了这一行业不为外人所知的难处,也为了这些年日夜颠倒采写码字时的纠结,虽不能套上“放弃了家庭”之类般的高帽,但谁也不得不承认,新闻工作者的苦,苦在心里,冷暖自知。

  原本这样的午后,我需要赶紧地码字上传,生怕耽误了半时半刻。不可否认,大多数的我们都是这样的状态,甚至更甚。同行间的打招呼也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从简单的“嗨”变成了“你去哪里采访”。循环往复,终年这般焦躁。

  实在情绪不佳,跟闺蜜派去了KTV发泄。这样的中午,日头这么暖,心里却这么冷。闺蜜点了很多很多怀旧的歌,嘲笑我们都患了初老症,说唱首《阴天》应应景。我握着麦克风看着大屏幕,那是从初中开始就很熟悉的MV,莫文蔚的脸在忽明忽暗的光线里看起来有些别样的性感,直到唱到那句“女孩,通通让到一边,这歌里的细微末节就算都体验,若要真明白,真要好几年。”那一刻我的喉头就像是落了一把厚重的灰,几乎梗咽。闺蜜说,这首歌,很多年前我们就可以唱得很顺溜了,但真如这歌词所说,那些情绪的波动起伏,沉淀下来,真正从生活中获得领悟,还真的只是这一两年的事。

  温和谦恭,是我在龙游做采编工作后第一次外出采访的直接印象。在龙游东华街道党工委书记办公室里,一杯当地的清茶,简单的面对面交流,言语间不忘我听不懂龙游方言的事实,书记和同行的领导不时做着解释,回程的时候,清晰地记得司机师傅还跟我罗列了一长串平日里时常用到的方言。

  有印象很深的一次,是2010年汛期的那场暴雨。记不得是几号,只是一大早奉命赶往当地受灾严重的社阳乡,因为大雨的关系,通往乡里的路被淹被冲毁,车子在一低洼路段抛锚歇菜,前不着店后不着院的当时,有路过的乡亲帮我联系救援车辆,一位姓肖的大姐还好心地开着电瓶车留我去她家吃了中饭。那是很简陋的一间民房,大堂里有那种很坚实又很本土特色的柱子,斑驳的墙壁上张贴着财神爷的彩画,有隔壁白胡子的大爷用龙游腔跟我介绍这种老房子的过往种种,苦于天气的缘故,没能进村的祠堂,据说那里有百年的香樟与古老的天井。后来这暴雨救灾的采访在乡政府的帮助下顺利完成,之后有次在湖镇的大街上也偶遇过那位大姐,只是大姐还记得那次大雨留了人吃饭却是不记得是我了。偶一直是很念旧的人,后来每每与乡镇村的人接触,淳朴亲和的形象时常让我心生温暖。

  那时候我几乎还不能感知什么叫采访辛苦,唯有一腔热情似的。不能说这些年拼尽了力气在工作,但我一直工作生活得很实在。我常常会感慨,我们都是被边缘化了的人,既不属于那个承载了我们童年和少年的被称作家乡的小镇,也不属于如今这个看起来似乎是人生主场的城市。那时候,我常常手里握着一个电话号码簿,在电话的指引下乘车、转车、下车,融入到龙游的大街小巷、社区街道,走进工业园区的厂区、工地,与多数的人一样,汇入上下班的人流。后来与亲朋聊起生活的地方,龙游的人文历史、产业环境、社会面貌等等的种种都能与人高谈阔论一番,不得不承认在潜移默化里,那时候的我我已经悄无声息地融入了那个县域。

  而今,又腾换了地方,又经常拿着一本电话册,辗转坐车看项目走街头,生命循环往复又自我更新,我觉得我如今可已能坦然面对的事物越来越多了:不够美好的自己、平庸的才华、不出众的容貌以及这份时不时蹦达出来的倦怠感。

  已经是2013年的尾巴了,站在时间的坐标轴上,过去一年的收获与丧失都已经落下帷幕,很庆幸的是,无论遭遇如何,我们都在上帝数到九之前重新站了起来。所以我想跟那些要离开的人说,这个社会已经不拒绝个性化,相信在下一个停留的城市,它会像折扇一样为你们打开,请把心情挤成团,更有力量地生活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临海新闻·广告
   第03版:文体
   第04版:广告
   第05版:括苍周刊
   第06版:新闻超市
   第07版:情感
   第08版:专题摄影
那么远 这么近——我的距离爱情
父亲是一根火柴
人生的三个圣诞老人
现在便是最美时光
道一声“再见”
今日临海情感07道一声“再见” 2013-12-20 2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