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有一首民歌《公无渡河歌》,歌里面,为了安全,丈夫不让妻子过河,自己过河。在江原道横城山村里,有一对老夫妇。98岁的爷爷赵炳万与89岁的奶奶姜溪烈结婚70多年,却仍然如初恋般甜蜜。
他们生活在普通的小乡村,养了两只狗,一只叫小不点,一只叫恭顺,儿女们都远在异乡,节庆日或者生日的时候儿女们会回来看望。他们的家就是爷爷与奶奶两个人的世外桃源,娇羞的奶奶会喂爷爷吃雪地里的初雪,穿着一样的情侣装陪爷爷上山砍柴,手拉着手一起入睡,直到有一天,爷爷离开了奶奶,去往另一个世界。
韩国导演陈模瑛用15个月跟拍了这对老人,纪录片的名字就取自那首老民歌——《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在2014年底上映时,仅23天便有超过2百万人观影,成为韩国有史以来商业上最成功的独立电影,累计获得370多万美金的票房。
几乎每一个看完影片的人都泪流满面,也包括了我。影片中没有任何刻意的渲染,一切都来自于老夫妻平实的生活。正如导演所说:“在拍摄过程中,我尽量不影响他们的生活,我希望在影片里记录下这段永不结束的爱情。”
扫落叶、喂狗、做饭、砍柴、儿女之间的争吵、疾病……电影里的一切都显得如此真实。不一样的是,两个老小孩自己的爱情岁月。他娶她那一天,大雪纷飞。那一年她14岁,还不知道作为一个妻子应该如何爱丈夫。而那一年他也才23岁,只是她家里的一名雇工。他说,9岁的时候母亲去世了,所以吃了很多苦,当时也哭过悲伤过,后来入赘她家,拼命工作,干了6年,生了孩子,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从那以后,没觉得孤单,就这么过日子。
他们在一起70几年,她说他从来没有让她生过气,总是好像害怕伤害她一样细心爱护着每一天。春天,她迫不及待想要和他出门玩儿,于是,他们穿着颜色一样的情侣服,一起去参加老年大学组织的踏青;夏天,他们一起打水仗,累了便睡在屋子里听鸟儿叫;秋天,一起清扫院子里的落叶,叶子便是他们的玩具;冬天,在家门口玩雪,夜晚相拥入眠互相取暖。平常生活在这两位老小孩的经营下,每一天都闪闪发光。
其实说到爱情片,我的泪点一向非常高,一般的生离死别,背叛与车祸都很难换取我的眼泪,但看这部纪录片时,光是几分钟的片花,就让我忍不住掉眼泪。
这对互相陪伴近70多年的夫妻外表很平凡,但他们日常生活中相处的一幕幕却有击垮泪点的力量,比任何刻意催泪的桥段都动人。很多人对这部片评价大都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觉得其实不尽然。比起羡慕他们的爱情,我更敬佩他们经营生活的能力。
她给他做饭,他从来不说不好吃,如果味道不佳少吃点,味道好就多吃点。她起夜上厕所,拉着他站在房门外,她说:“你千万不要走开哦,我会害怕的,你给我唱歌啊。”他清清嗓子开始拉起了调子;她刚说了一句“我膝盖好疼”,他便弯下身子帮奶奶吹膝盖。一起上山砍柴,他背着大捆柴火往回走时说:“再活5年我就100岁了”,“爷爷要活到100岁吗?那到时候谁给你做饭?”,“当然是你给我做啊!”……
很多时候,在我们谈论“爱情”时,往往忘记了“爱情”本身的模样。爱是什么?我想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每个人根据自己的不同癖性有不同的理解。而我认为的爱是一种美德,是不断完善自我从而变成更好自己的一种渴望。爱使一个人有良知,也使一个人比原来的自我更丰富。爱会让人在心里播种善的种子,日复一日辛勤浇灌,吸收阳光雨露的滋润,这一切的初衷并非因为爱人,而是因为让自己变成一个更好的人。说到底,从爷爷奶奶身上,我看到的不仅有爱情的伟大,更让我敬佩的是他们身上生而为人所拥有的美好德行,以及他们对待生活丝毫不怠慢的用心,而影片里的这对老夫妻就是这种爱情的典范。
因此,他们的爱情人生堪称完美,他们彼此尊重、彼此爱惜、相互感恩、相互陪伴,共同经历丧子之痛,一起分享新生的喜悦,病痛时不离不弃,死亡面前没有畏惧却只有对爱人的牵挂与不放心。
爷爷说:“人生和花与树叶都是一样的,我是树叶就在春天茂盛生长,在夏天享尽雨水的拍打,到了秋天就随着寒霜凋落,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当初年少时像花儿一样含苞待放,花开后的样子虽然很美,最终都要随着岁月流逝枯萎衰败,归于虚无,凋落的话就是结束。”
终于,爷爷先走了。他的坟头与家只有一江之隔,他亲爱的爱人,在江的这边望着他。她说,你先过去探探路,迟早有一天她会跨过那条江过去陪伴他。影片以爷爷的去世作为开头,也以他的去世为结尾,似乎在告诉我们爱是一切起点和终点。因为爱,我们成为了更好的人,也因为爱,我们有了爱人的陪伴,收获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感。
“含苞待放的花儿,盛开时经历了雨水的拍打,随着岁月的流逝终将枯萎归于虚无”,但幸好,他们曾经绽放得很美,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