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年年岁岁”“三年五载”“过了年,又长了一岁”,这里的“岁”“载”和“年”的意思一样,都是“年”的别称。
年 甲骨文中的“年”字称为“稔熟”,指谷物成熟。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中说:“年,谷熟也。”“年”字的古体,上半是“禾”,下半是“千”。“禾”是庄稼的象形,“千”是“人”字的变体,含人负禾之意,表示收藏与年丰,所以,“年”的本义是农作物的丰收。古时禾谷一年一熟,所以人们就将禾谷成熟一次称为一年。
岁 “岁”原本是星名。《说文解字》中说:“岁,木星也。”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明代徐光启《甘薯疏亭》云:“岁戊申,江以南大水”,至今还有“除旧岁迎新年”之句。
载 《说文解字》中说:“载,才之假借也。才者,草木之初也。夏曰载,亦谓四时终始也。”唐代孔颖达疏《尧典》中也说:“载,取万物终而更始。”唐虞时代(即尧舜时代),重视农事,把草木初生的春天作为一年的开始,叫做“载”。陆游《节愤》中有“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之句,现在人们也常说“一年半载”“千载难逢”之说。
“年”的别称除了“岁”“载”外,还有一些,如:
祀 《说文解字·示部》中说:“祀,祭无已也,人示已声。”“无已”,即是不止,祭祀不止成为“祀”。殷商记年时以旧时祭祀一周期为标准,商人敬事鬼神,不同节令有着不同的祭祀活动,各种祭祀自始至终,恰为一年。《尚书·尧典》中也说:“祀,取四时祭祀一讫也。”“一讫”,即为祭祀活动的结束,也是农时节令自始而终。
春 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卧东山三十春。”“春”即指“年”。
秋 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云:“四十余帝三百秋。”俗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里的“秋”都是“年”的意思。
霜 贾岛《渡桑干》云:“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这里的“霜”也即“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