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历史,
几代人的回忆,
时光冲刷下的古街小巷,
总是藏着许多令人回味的故事,
让我们跟着镜头一起探寻……
城市是热闹的,好比煮开的沸水,嘈杂而喧嚣;古街小巷是安静的,犹如一杯明前香茗,清新而又意蕴悠长。
棉花店、棕绷店、老式理发店……这里的门面、商铺、住户,乃至居民的生活状态,至今仍然基本保持着原生态情景。游走此间,你会感觉到有一种历史的旷远与凝重,现代大都市里消匿殆尽的东西仍然在留存于此,刻进街角老人脸上沧桑的皱纹里。
这里的居民淳朴、好客、乐善,大部分是商贾小贩和工人,他们自诩为“城市贫民”。一间古意盎然的大杂院里,几户人家,一二十个人,他们每天同一个台门进出,同一个水井打水,相处得竟像一家人一样。今天,这家人兴致头高,包了麦油脂,总不忘给左邻右舍送几筒尝尝;明天,那家有困难了,不用吱声,邻居主动上门帮……邻里间其乐融融,说不完的快意。
台州府城街巷纵横,格局整齐,里坊畅通。许多古街小巷和这座老城悠久的历史文化连在了一起。没有这些街巷,临海的历史文化名城就徒有虚名。
令人欣喜的是,在台州府城创5A级景区的大背景下,古城各项保护修复工作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座老城究竟要怎么变,是许多临海人街谈巷议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我想,最应该保护的是古城的文脉和血液,尤其是古街小巷弥漫的里巷文化,那种豪爽、仗义、包容的精神更不能丢。
台州府城部分街巷资料:
摆酒营
南起东大街,北至新兴路。全长182米,宽3米,是居民住宅区。明嘉靖年间,戚继光率部抗倭胜利,层在此摆酒庆功,故名摆酒营。清地图及《县志稿》上均称,“文革“时改成人民路,今恢复摆酒营原名。
卖糖巷
东起东湖路,西至继光街,包括原卖糖巷与周形巷,全长326米,宽3米。旧时,巷中有一富户以制糖为业,并开了一家糖食店,闻名四方。
三府基
东起南山殿脚,西至府前街。全长328米,宽4米。明代大姓王氏居此。王家一门三巡抚,王宗沐曾任凤阳巡抚,次子士琦曾任大同巡抚,三子士昌曾任福建巡抚,因此而得名。
四顾巷
东起紫阳街,西至府前街。全长256米,宽4米。此巷原为任姓所居,巷中解放后尚有任氏祠堂,旧名任家巷。后有尼庵,尼姑俗称师姑,故又名师姑巷,因名不雅,民国间改称四顾巷。
友兰巷
南起回浦路,北至西门街,全长138米,宽4米,巷西侧原为“府学”所在地,今尚存祭祀孔子的“大成殿”。“文革”时曾名为民主巷。

